我的部落格文章裡沒有關於雲林旅行或是美食的文章,這是第二篇。而且當天也很幸運,附近搜尋到的這家生意不錯,Google的評價也滿高的,於是中午就來這裡打算飽餐一頓。
「臺米菜飯」就位於行啟記念館及斗六籽公園附近,這邊有很多日式紅磚建築群,早期是警察宿舍。
「臺米菜飯」分為二個區塊,一邊賣古早味的高麗菜飯,一邊則是以古早味紅茶、雞蛋冰及水果盤等甜品為主;
這天來的時候冰果室這邊無營業,而臺米菜飯這邊除了有些微的排隊人潮以外,紅磚建築四週幾乎坐滿了人。
原本以為有內用座位,不過看來是以露天街邊小吃攤為概念,旁邊還有早期的防空洞遺存,真的很有年代感呢!!
點餐的方式也很特別,店家四面都有開窗,一側做為接待窗口,到了現場先排隊,劃單後直接跟窗口點餐付款(不過得先確定有位置)等候叫號取餐;
店家採自助式回收,用餐後請自行處理垃圾分類至洗手臺旁邊的自助區。
除了有招牌的高麗菜飯以外還有功夫手路菜,第一次來雲林的朋友可千萬不要錯過!
當天的高麗菜飯皆以這個紙盒裝盛,我們點了三碗高麗菜飯,可以另外加價滷豬皮、滷蛋;古早味炭燻香腸、紅油脆筍、青椒化蛇;菜單設計也很有趣!標語令人會心一笑。
其它還有蔗燻鴨賞、蒜香麻油雞絲、花椒油豬耳朵,我們當天一點多抵達時也二樣手路菜都賣光了,而且排在我們後面的人還要等下一輪的高麗菜飯,老板說菜飯都賣光了要等下一批飯(我們好幸運!!)
以古法柴燒先將材料炒至入味,拌入生米炊煮,使用雲林在地食材:雲林溫體豬肉、虎尾高麗菜、古坑乾香菇、北港花生油、西螺醬油及西螺米;
先將新鮮高麗菜以炭火炒製至成高麗菜乾,吃的時候我還找不到高麗菜,原來飯裡看起來細細長長黑黑的就是已經炒至熟爛的高麗菜,米飯吃起來頗為特別,但香氣不那麼明顯,食材也沒有很入味,整體吃起來感覺普通,米飯偏軟但保有特殊的味道,沒有像滷肉飯那麼香,也不似油飯的嚼勁。高麗菜飯說是雲林傳統家鄉料理,或許對在地人比較有感。
所以後來我將各式小菜全部加入高麗菜飯裡增加其味道,香腸略顯乾柴,青椒化蛇是季節限定,吃起來不辣帶有清甜爽脆,作為配菜很開胃,筍絲也不錯。
印象裡裡面的香菇味道蓋過其它的味道,滷蛋滷的很透,香氣足!而豬頭皮咬起來軟嫩,沒有討人厭的腥味,配高麗菜飯還不錯!!
營業時間從早上九點至下午四點,只收現金,不接受訂位,下次有機會來雲林的朋友不妨順道來體驗這家復古懷舊的鄉土味。今天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喝到解酒湯,聽說早期的酒家文化會在酒客喝過酒後煮這道湯品給他們暖暖胃。窗台內廚房忙碌的景像形成一幅畫面,簡樸的時光,流轉的歲月,還有一道又一道溫暖的料理等著你來體驗。
臺米菜飯TAIMIRICE/創始店 FB連結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45號|電話:0968-643-649
吃飽後我們又順道在這附近走走,這裡的視野看起來好舒服!不像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走在橋中央看著溪流彷彿時間也變慢了!
這些建築群看來都有一定的屋齡目前看起來是荒廢的。
臺米菜飯在往前走一點,在巷弄還有這家「小夫妻涼粉」,聽老板說這個也是古法製成,有原味及黑糖口味二種,另外會附上麵茶粉,吃起來帶有濃濃的古早味,當作飯後甜點也不錯!
這裡也是第一次來「行啟記念館」目前為雲林斗六的文化資產,建於1927年,是為了紀念1923年裕仁太子訪台而建的記念館,當時由斗六仕紳吳克明發起興建此館,由地方與官方共同集資興建,原本稱作斗六記念公館,作為公共集會空間。戰後由地下水公司使用,之後陸續由公路局嘉義監理所斗六分站、雲林縣府工商課、軍公教福利中心、國有財產局作為使用空間,功能滿多的,在2001年才以斗六國有財產局雲林辦公廳舍之名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上面有空間使用的介紹;但感覺不怎吸引人...就是一個公共空間,倒是對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順道來訪。
紀念館我們都寫成紀,這裡的「記」是日本當初的寫法。這邊逛了一下後我們就去找下午茶店囉~在這附近還有一家超厲害的甜點店也分享給大家!!
斗六行啟記念館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