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80237_副本  

五月邀請到的人物是潘天壹建築師,現為潘天壹建築師事務所的負責人。

欣建築曾經介紹過潘建築師: 潘天壹-老屋中的建築夢行者

這日的邀約位於迪化街一家懷舊復古的小咖啡店【兜味】,不同於欣建築的專訪,我的風格走的是溫馨小品路線。短短二個小時的訪談時間真的覺得不太夠!

提到老屋不免與潘建築師有些連結,當初走訪保安捌肆(原順天外科醫院)被這棟歷史建物所吸引,跟著好奇心一層又一層樓往上探尋,

意外得知潘建築師的工作室就位於此棟房子的最高樓層(目已搬離),是緣份也是巧合,我們交換了聯絡方式也為日後的交流埋下種子。

【1】建築發想的起源地?

走入這一行跟小時候的童年生活有一些的關係,那時候很喜歡畫圖,由其是日本卡漫、機器人...,因為愛畫畫所以也沒有特定的主題,什麼都畫,畫過工地及正在興建的房子,房子的週邊有二三十幾位的工人正在工作的景象,透過圖畫意象表達對細微事物的觀察正是基礎功的建立。大學選填志願時曾經夢想可以打造飛船,帶著奇幻的夢境飛往心中的夢奇地,想做一些科學方面的研究,本來一度也以為會成為漫畫家,但後來選擇了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也慢慢走向了建築的領域,研究所的時候曾經做過機器與建築的動畫結合,潘建築師充滿精神奕奕的說著,彷彿又回到那個充滿熱血的歲月。另一方面從事建築也是對生活經濟來源的保障,不但可以實現夢想也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那時候就是在選一條無論如何都有事做的一條路,潘建築師說。

附註:除了當建築師也可以往室內設計、景觀、老房子的整修、房地產、建材、都市設計規劃等不同的領域嘗試看看。莘莘學子們也可以參考這條路!

【2】談談建築?-以下照片及文字由潘天壹建築師提供。

11329837_10153109936892771_3520254253289662380_n

共願城市-莫忘來時路 (老京都)圖A 初逢2015.京都清水 二坂坡

去年走訪這裡相當令人難忘,坂就是坡的意思,一格一格的階梯帶領著我們穿越了時間的長廊。

潘建築師說這裡經歷數年的人口老化及青年外移,老一輩的人們還在此努力的守住店面與商氣,如果你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其中幾位帶著稚氣的年輕店員,相似的是身上部著了這地方同樣的語言-百年不變的民族和服,蔚然成遍。經典款的黑色TOYOTA是老司機們在京都的制服,老運匠在車內著有一頂黑色筆挺的帽子,這是象徵多年累積下來的一種專屬於司機專業的尊榮象徵,而生活是一種態度,那跟職業高低並無關連。

老職業,在京都始終是一種長久的尊重。京都人著傳統和服,從市區捷運到老鎮區隨路可見,與城市協調而融和。也許是都市規範,從JR鐵道沿線到清水,新鎮到老街,新舊建築一齊延續著一致性的黑瓦斜頂,與大地色系外觀。我們所見的京都格柵,家戶都有不同格柵的故事,紡織家戶自然會傳承屬於家戶的"紡織革子"潘建築師與我們分享著。

正如潘建築師所想要傳達的無非是對傳統文化的保留與承襲,京都沒有比其他城市多做了什麼,他們僅是襲自唐代以來的文化堆疊,不離不棄,守住多年所謂的家傳之寶,對於上一代來說一定也會感到欣慰與寬心。保存歷史文化與創造新的建物價值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

老房子重現了當時的智慧與記憶,勾勒出時代的生活景象,回歸本心找到最原始的靈魂感受力,那才是建築的任務與精髓所在。

【3】如何培養對建築的美學?

關於這個問題是比較抽象的。

以古老哲學來看五感的沿襲,五感不一定是圖像式的畫面,不過從畫圖的過程更可以讓手腦併用;國外很多大師級的人物,其實小時候的經驗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小時候居住的環境;潘建築師說起小時候曾有一段時間住在宜蘭農校的房舍,當時的住宅以日式木構造為主體,帶著禪意的氛圍,冬暖夏涼的空間,屋內有榻榻米,想睡覺的時候就席地而睡,雨天時落下的雨水從屋簷上順勢往下流,滴滴答答好不快活,太陽不會直射進屋,所以格局上也較昏暗,木頭的地板質地自然而溫潤,而屋外有個內院,種滿了植物花草;生活的累積融合了故事與記憶,那將是日後追尋的精神所在。談到現在的孩子因為都住在鋼筋水泥造的房子裡,空間格局的變化也比較少,相對的差異性就不容易出現,巷弄裡也沒有太多關於人文方面的推廣,內心裡對這部份的溫暖感受就顯得更少了。不過現在可以藉由選擇性的卡通或是書籍從畫面與音樂去引導進而強化對美感的敏銳度。

【4】影響我最深的人?

這一段其實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段

其實很多,潘建築師說。像是書本或是一些電視上的影集介紹,透過作品反應出來的學習是持續不斷的,而真實的世界也有影響自己的人,從系所畢業以來大部份接觸到的人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其中有位朱老師讓他印象特別深刻,回憶起老師上課的情形,猶記得在素描課堂上老師要他們練習畫蟬,專注力是老師所重視的,習畫的這三個小時中老師在意的是學生是否能很專注的做一件事情,包括觀察蟬的羽翼及身上的麟片,素描課是基本功,是心靈內化的過程,潘老師說在當時畫的時候會感到心靜下來了。那時每個禮拜都畫,一畫就是三個小時,在夜蘭人靜的山上,小教室裡一片沉寂,大家都很用心的在畫素描,當畫完走出教室時面對滿天的繁星雲朵,頓時有種掺悟的感覺。

現在的素描課其實越來越少,這有點像是蹲馬步的基本功,少了時間的累積及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方面的沉澱與省思就格外顯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面對太多的聲光,太多的影音刺激,心,其實很難靜得下來。

說起另一個欣賞的建築師為王樹,他生於新疆,在南京及上海取得碩、博士,曾經他來到台北,覺得台北的建築只能看不能用,人性消失了!

原來建築不是只有單純的居住而已,冰冷的水泥牆,制式化的格局,浮誇的裝飾都比不上懷舊復古的紅磚牆、細膩的洗石子、馬賽克磚的拼貼、推拉窗...一些有喻意的雕刻像是蝙蝠造型代表的是福,海馬是財富的象徵,每個圖案都有一段有趣的由來與故事。那些刻畫人們日常點滴的美學藝術,是平凡,也是不平凡!可惜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這些老屋。

【5】建築改變了我的生活?

當初走入建築這個行業單純的只是覺得想要讓環境變得更好,目前創業一年又八個月,而一路走來我覺得有機會參與社會運動而不單單只是為了生計,這個改變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像是參與考選部的改革讓建築人的考試更為彈性,參加了建築師公會的改選,教育改革等等,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只要我們靜下心來多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一定會有更多更不一樣的激發。

結語-潘建築師述:

一個有靈魂的城市,如同共願生命體,前人種樹蔚然,後人延續衍化---- 京都人,留存了某種共願守護的氣質,守護美好的精神與底蘊,尊重每一位來者,前者,老職業。而老台北,也將陸續從老房子文化運動與大稻埕的發跡故事中,慢慢恢復屬於城市內蘊的神識與光榮-----猶如一幅唐帖富有之書墨氣韻,一個城市,將自有其厚實的風律. 衍續。

更多關於建改短評(點連結)

上一篇人物專訪

2015人物專訪系列四月人物-●勇於逐夢的音樂人生De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nies 的頭像
    jennies

    JENNIES-自在生活

    jenn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