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篇是去年七月暑假帶寶貝去參觀中正紀念堂的展出-羅馬的起源。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在教育路上遇到的困難、挫折與心境。

昨日是小學生期中考日。恰好最近有買了汪培珽老師的一本書"會讀書",看著看著其實內心有許多的感觸,老師的好多話都說到我心坎去了,在教育理念上我真的很佩服汪老師的勇氣與想法,她給了孩子很大的空間、耐心與等待。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與資質,不是每個父母都有能力挖掘出來。想想吳季剛的母親,林書豪的母親,想想龍應台、梁旅珠這些名人,就像汪老師講的聰明需要資質也需要被遺傳加上天份與努力。


孩子跟我提到在學校功課好的都會跟功課好的玩在一起。雖然現在還是低年級感受不那麼明顯,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媽媽的關係讓我進了資優班,從小到大我就是不會找方法唸書的孩子,我常記不住事情,上課總是天馬行空,我想孩子多少有遺傳到我。但在那時媽媽讓我唸的都是特別去"關說"過的好班。可想而知,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一直到國中畢業我在後面追的很辛苦,也嚴重的對自己感到自信心不足。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好,要不要唸書其實還是看孩子自己哪時候開竅,我在求學路上並不算順利,但我也記得因為在好班,所以同學的父母幾乎都是老師,雖然那時也不會有被排擠的現象,但自己總是缺乏信心。

我跟孩子說,功課好也有品格不佳的,功課不好也有禮貌待人的。功課好不代表以後的日子就一路順利,就像汪老師說的,會讀書也有快樂與不快樂的。會讀書也有跟父母感情好及感情不好的,會讀書也有分會做事與不會做事的。會讀書也有分很會賺錢的及賺的普普的。我一直都相信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熱誠那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台灣大小考是必然的路,也有人說考試把孩子的自信心都抹煞掉,考試在台灣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每每成績下來我們做父母的心也跟著起起伏伏,不騙大家,盯孩子的功課那種壓力比上班的壓力還大!

有一次不知是哪個孩子批評了我家寶貝,我一向都是聽,對方好像講到他什麼不好,同儕間很容易比來比去,而台灣都是比較以批評及損傷他人的自尊為出發點,這跟國外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人很是不同,我告訴寶貝,不要去管別人的那張嘴,別人覺得你差你才要做的更好,自己覺得好比較重要,那些同學,那些朋友都只是生命裡短暫的過客,未來誰幫誰還不一定呢!

寶貝在五歲前我已經唸過上百本的書給他聽,他對我們從義大利羅馬帶回來的翻翻書特別喜愛,記得有次還為了找那本書到學校與同學分享,那本書很有趣,畫的是現在羅馬建築物的遺骸,但是透明頁翻過去呈現的卻是當時繁華精美的雕刻建築,那本書他百看不厭。細細觀察著書裡的建築特色。

於是這次有羅馬帝國展就帶他來看看。他真的很有興趣!

人家說百聞不如一見就是這個道理。

說實在的我很不想讓寶貝活在大家理想的期待中,那個標準對他而言是個無形的枷鎖,一直以來我都希望他找到自己的興趣,努力盡心去學習就好。不懂不會的,錯一次,錯二次,錯三次總是慢慢可以理解的。就像汪老師說的每個孩子都有想變好的想法,沒有人想要變不好,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總說一些負面的言語去打擊孩子的信心。

長輩認為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會影響自己的信心,但我週遭包括老師都認為自信心是父母是家長是週遭環境給予的,你認為考不好就會沒有自信?分數不好看就會沒有自信?那些大企業家的老板每個人小時候成績都很好看嗎?

友人一直告訴我,孩子一直被父母盯一直被追著跑,到最後沒人盯沒人管了就開始放牛吃草了,讀書是一輩子也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才能幫得了自己。

話說我國中也終於就這樣畢業了,在那個少一分打一下的高壓裡,我也沒有因此就功課進步。後來唸了高中一直到學院畢業,我仍維持在中間,沒有不好也沒有很好。但我告訴孩子,聰明的孩子會懂得找方法唸書的孩子,成績保持在前面的孩子代表他一定有努力,既然有努力將來可以選擇的行業絕對就比人家多。

我承認我有時反應真的是比較慢(還好他沒像到我)。

這句話寫的真好:一個人真正的價值衡量標準在於他所追求的目標。很深遠的一句話!求學路上還很長呢!現在才低年級,某個老師勸我要把遠光放遠一點,現在都是一個過程,陪伴是重要的支持與鼓勵。

每次考試我都是告訴孩子:考試只是要測驗你會了多少?分數只是參考用。也有人說小學的成績多是父母的努力,這跟汪老師講的不謀而合,你幫孩子能幫多久?後面的功課會越來越難,到最後因為你無法繼續教他後,多半到了國中容易因為沒有父母的"努力"就掉下來。

對這些作品感到很尊敬呢!雕刻的好細膩。

孩子怎麼看待考試成績?有沒有低落感?其實是取決於父母的態度。不過人也不是完美的我自己也有幾次失控的討論起分數的問題。

孩子!媽媽希望你能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能開心的在每天過日,可以因為努力而做更多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我希望在成長的階段寶貝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體驗與嘗試。後天的努力不會輸給天才這點我相信!

但是台灣現行教育已經被大量的練習卷及考試填補。我們要怎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前陣子陳安儀因為不想看著女兒整天在考試堆中於是決定出走宜蘭,對她的勇氣我很能理解,但有更多的家長(像我)是沒有勇氣的!



記得過年時香港的阿姨來台灣作客,提到香港連在幼稚園都要考試,考不上這區的幼稚園再遠也要跨區去唸。我聽了好吃驚,阿姨還說進幼稚園就是考簡單的數學及一些智力測驗。這跟我所崇尚的美式教育大庭相徑,前不久才閱讀了北歐的教育觀點,總覺得學習要適時、適才、適性,要有人性化,要有更多的激發與創意。

台灣的教育我實在不敢茍同,現在的孩子活在一個未知的世界,競爭力有因這些練習卷及考試而提升嗎?

童年應該多累積正向以及觀察的能力,學會怎麼去跟別人互動,怎麼表達自我感受,怎麼去欣賞別人,怎

麼去接受與喜愛自己。

而且我也覺得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應該多一些生活上的激發。

再多的試卷與分數都沒辦法讓學習更好。前陣子我唸了小個子與大個子這本書,裡面是講述到一位女孩去當交換學生的故事,生活中親身的去體驗才能讓孩子更懂得珍惜!

有一篇文章也講到一位孩子勇闖德國的故事,他現在大學未畢業但在德國已經有一份工作等著他了。設定目標很重要!往往我們一開始覺得眼前的路難走就很容易自我放棄,所以父母在旁的陪伴與建議對孩子也很重要。

生命不該只有分數與考試,一輩子只有一次,怎麼在這一輩子活出自己那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孩子還小,但我已經做好準備陪他渡過大大小小的關卡。

不要為了去迎合別人的期待而失去自己,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

寶貝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也很鼓勵父母們多聽少說,然後從中去慢慢引導孩子正向的人生!

最近常跟孩子說:好好讀書以後有更多的選擇去做你想要做的工作,讀書是為未來做好準備,怎麼聰明讀書?態度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