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才去過位於金山的法鼓山,其實想去很多年了,沒想到今年就去了二個法鼓山的道場;對於宗教我沒有特別的偏好,小時候父母信奉道教,家裡有神明廳,我們也會跟著父母到處去拜拜,然而我大學卻跑去唸了基督教學校,不過到後來我也沒有受洗成為基督教徒。
前幾年看著媽媽一下子信了日本的宗教,一下子又是基督教,在那段混亂的日子裡,我明白她的內心也是徬徨無依所以想要藉由宗教來安定心靈吧!只是我覺得一旦信了,還是不要三心二意的好,至於我為什麼到現在仍沒有特別的篤信,其實也並非如此,在我心中一直有個方向,我知道它一直在那裡,等著我。
前些年去過高雄的佛光山還有台中的中台禪寺感覺都太浮誇了,可是法鼓山給我的感受卻是一種平靜深遂的心境,走進來這裡有一種安定的力量,依稀還記得過年那時候去法鼓山時人雖然很多,但是接待的地方很和諧,沒有因為人潮帶來的心煩意亂,每個人都好好的排隊等著那杯熱茶,然後在大廳裡虔誠的跪拜。
宗教帶給每個人很多心靈上的依靠與慰藉,但社會新聞也時有所聞因為信奉了某些宗教而走火入魔的故事,想起來不知覺得猶悸餘存。
還記得高中時有一天某個同學興致勃勃說要帶我去某個地方,那個記憶好模糊了,只記得她也說的不清不楚,我們一行人到了一個鄉間一個房間,好像比了什麼手勢喝了什麼東西,但我一直保持著警覺心,當你的直覺告訴你事情不太對勁的時候,你就要儘量避免,那時我礙於人情,跟著那位朋友去了一次後我就再也不和她聯絡了,或許當時她覺得她是在做好事,但整件事給我的感覺很吊詭,有種偷偷摸摸的感覺。
總之我覺得太過於執著太偏激太沉迷的宗教對我而言都是能避之則避之。
那我到底信不信有鬼神?我信!我信萬物都有它的靈魂,我信一切教人向善與人為睦的信仰。
這日原本計劃可以跟幾個好朋友一起前來,前幾個禮拜看到文章的介紹就有股衝動,聽說最近這裡是熱門的打卡景點,但老公說這地方很久了,去年就有想來這。
這裡就位於北投的奇岩站;當天我們開車過來的時候大概已經四點多了。
以為像這樣的地方應該會以中老年人居多,沒想到到處所見都是年輕人,一對對的情侶、姐妹滔,大家圍繞在道場的四周圍,不斷的擺著不同的拍照姿勢。真叫我訝異,原來自己也還是屬於"年輕"一族喔!
金山上的法鼓山給人一種平靜和諧之感,北投的法鼓山多了一份自在與閒適。
大廳內不能拍照,這張是在外頭拉近手機拍攝的。大廳裡的人不多,反倒是水池的周邊都坐滿了人。
牆上刻的是金剛經,一排又一排工整的字。
手機及網路社群的興起,我們改變了生活型態,有了更多分享的空間,也樂於分享著自己的生活,因為這些資訊的傳遞讓我們能更快的找到喜歡的地方,只是你喜歡的地方別人也會喜歡,你要分享就不能害怕人滿為患;圖個清靜的地方似乎就更少了。
在池邊我們待了二個多小時,四點多到七點多,從傍晚的夕陽等到晚上的夜空;雖然坐在這裡很舒服,但雜緒仍然不停的翻湧著。
法鼓山的水月道場為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所設計,以空中花‧水中月為發想;我想起日本位於宮島海上鳥居的廣島神舍,海水退去莊嚴矗立於海中央的壯麗令我印象深刻。
道場後方一處農地,看上去簡直就是人間仙境。
當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遠方的山脈層層疊疊的雲朵由白轉成淺淺的淡藍、粉橘色的雲柔軟的依靠在山脈之間,真的好美,時間稍晚又化為深灰色,靛藍色。可惜我的相機拍不出來那個粉紅色的甜蜜感,好像很久沒看過那樣的美景,心裡好驚喜。
應小子的要求等到天黑看著座落水池前方的道場亮了燈,池子裡的水波陣陣,微風徐徐,光影投射在水中,兩旁的燈光美不勝收,好似一幅畫,拍下父子的這一刻,天空透露著微光,還帶著一些黯淡的墨綠,許多顏色在天空交替著,我多久沒有看過這樣的天空?
似乎所有的言語都不及你當下坐在這裡的感動! 雜亂的心緒似乎也漸漸的感到平靜些。
建築師安籐忠雄的水之教堂把自然共生的理念展現在他的設計裡,他的許多作品都與《自然》有關,很難得在台灣也能看到跟大自然相結合的建築主體,透過這樣的建築將《風、光、水、植物、天空》等周圍的自然要素做一個連接,藉由五感靜(淨)心,讓思緒變得更加澄澈。
我特別喜歡當天拍著這張意境照片。
在水波盪漾的偌大池子旁走著,被風吹起的長髮,想起了在吳哥窟的景象,那種對天地萬物的敬拜之心油然而生,一種感恩的心情,感謝在這個宇宙裡我能感受到這樣的美好與生活價值。
我的心裡有很多矛盾的點,我常常是我,我常常也不是我,我可能很堅定,我可能很容易被左右,我做我喜歡做的事,我可能也在做我討厭的事。
也不遲-
年輕的時候好像沒有時間好好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總是把時光用盡 再來怨嘆沒有好好享受那個當下
走到這個年紀
有時候會覺得有一些感覺離自己好像滿遠滿遠的
最近走訪的地方多半都是年輕人愛去的地方
所以到了那裡感覺好像會有那麼一點距離與隔核
一對對的情侶 沉醉在湛藍的天空與水波陣陣的偌大池子
就這樣我們等到了夜晚 燈開了 蝙蝠都跑出來了
就這樣我們等到了美景無限的雲空 起風了
雖然晚了一點回家 但我們都很開心
好多事想做就去做 想想也不遲 只要你想做 就趕快把時間空下來
我喜歡簡簡單單 和你 和相識很久的朋友
即使我們都不是很熱絡的把情感攤在陽光下
即使我們都不擅於使用某些情緒
但我們就是知道 我們可以一起走很久 無論是跟你 或是跟他
你說下次再去的時候 要等到星星都出來 記得帶壽司去
我想 秋天應該是很好的時間 期待著
池子旁邊有一條很長的長廊,很多人在這拍照取景,長廊左側是停車場,右側是水月池,走往長廊的盡頭則是通往大殿的路。
農禪寺整個空間是開放的,空間上除了有大殿與正方的水月池以外在旁邊還設有書店,書店裡有CD音樂,紀念小品及一些宗教書籍。
簡約的建築設計風格,保有了宗教想要闡揚的理念,突顯了道義所要傳達的觀念,結合了生動的畫面,讓前來的旅人感受其中,溫暖的陽光與分明的四季把心靈安放於祈禱的境界裡,希望時間就此定格。
最近的頭腦處於一種空白,也會有詞窮的時候,拆解了情緒,努力想要理解這樣的自己,持續的。後來發現,生活裡如果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故事很難完整,一直以來,寫文章都是一種分享而不是行銷的工具,當文章變成是資訊,開始在乎人氣,是不是也偏離了初衷,也許這樣的失衡讓我開始有些徬徨。做自己原來需要很多的堅守。
來到這裡也有很多思考,有些事情在對與錯之外,無法立即判斷或是下決定的時候,抽離也或許是一種方式,記得我前陣子告訴過你,就先擺著吧!
改天我們再一起來走走。老天要考驗我們的事可多著呢!
法鼓山闡揚心靈環保,求的是保持心靈上的平靜與明淨還有安定純淨的心,禮儀環保:講的是人類社會的尊嚴與謙和;生活環保:保障我們生活的整潔與儉樸;自然環保:保全地球生態的共存與共榮。我還滿喜歡他們的理念與追求。
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我們會尋求周圍的朋友或是家人,但有些事情能作主的還是自己,三不五時我也會到廟裡去走走,拜拜求個心安,但是到法鼓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法鼓山 農禪寺 ● 隨時提起,隨時放下 送給大家也送給我自己!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