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F5709_副本.jpg

 

深入走訪城市各個角落巷弄,包含歷史街區、生態環境、建築特色及在地美食等,你可以聽到及看到的東西很多,感受自然也就更為深刻。這次參加了基隆「海港山城」都市再生願景的活動,以歷史、文化、都市未來發展、社規社造作為結合的走讀活動,讓不是基隆在地人也能深入了解基隆近幾年來的改變與發展脈絡,在課堂上課都不一定能聽到這麼多的知識,行程比想像中更為豐富好玩呢~

 

​​​DSCF5835_副本.jpg

大家都知道國內有些旅行社會有二天一夜的行程,在網路上下單訂購到指定的時間地點集合就好。但是很多人大概不知道這幾年欣傳媒有在推「走讀」的行程。咦?什麼是走讀?顧名思義就是一面走一面讀的意思,常言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以走讀的方式去旅行不但能讓我們對所處的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還有許多在地人所推薦的私房景點也是一般觀光客不容易走到的地方。

 

DSCF5500_副本.jpg

 

二天一夜的走讀行程說不快也不慢,內容紮紮實實讓人慢慢咀嚼回味,第一天的早上台北下起了毛毛細雨,但我有預感,每次只要有我出現天空一定會放晴。

基隆是雨都,港務大城,這幾年還是電影重鎮。這日走訪了基隆市長官邸、白米甕砲台、仙洞嚴、基隆港、佛手洞等等都是炙手可熱的取景之地。相關文獻記載自光復後日本人在基隆這裡留下許多軍事設施及獨棟別墅,而基隆市長官邸則為早期接待賓客的場所。

早上的第一站我們來到基隆市長官邸參觀,從日式建築去遙想當時的生活情景,再去看看這棟屋舍內部的建築格局、使用建材,時間彷彿拉回了那個繁華年代,走在屋子裡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DSCF5548_副本.jpg

 

一開始進到這個空間裡感覺跟青田七六的格局頗為類似,但裡面潮濕的程度更甚,整棟屋舍以木造居多,夾雜著木頭的淡淡香氣。官邸的對面以前是政商交流的場域,而這棟房子是以招待所形式所建,故比較正式。

 

DSCF5592_副本.jpg

 

吳老師說這棟房子一進來的地磚以磨石子、方塊磚及馬賽克等材料所構成,就好像是一場秀,豐富了視覺語彙,在傳統日式的房舍形式上都比較簡約,一方面可能跟生活習慣相關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跟預算有關;在那個年代有很多建築師來到台灣是以比較實驗性的角度來設計房子,有可能礙於日本當地的種種法規問題,相較之下台灣反而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DSCF5507_副本.jpg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走進日式的房屋裡心總會漸漸的感到沉穩平靜,自然光線的透進讓思緒也變得清晰了起來-

 

DSCF5608_副本.jpg

 

這天我們參觀了這棟房子的格局、建材、空間使用功能,想像當時的人在神龕前的畫面...。據說當初這棟房子已幾乎毀損,在重新修復的過程裡只有少部分的建材被保留下來。

 

DSCF5522_副本.jpg

 

日治時期,日本以基隆做為全台首要航運重要發展之地,吸引了許多有錢人來投資,而市長官邸在昭和年間興建,1932年作為松浦社宅,在當時松浦新平是營造廠的投資者,所以這棟建築物一開始是以招待所為功用,直到二戰後改為市長及市府員工宿舍。

 

DSCF5571_副本.jpg

 

這棟日式房舍為基隆大沙灣一帶郊區住宅,在當時松浦新平的政經關係很好,據說這附近還有許多餐廳及歌藝妓表演的地方,房舍大門打開就可以與海對望海潮上漲的時候坐在屋廊前還可以把腳伸下去泡泡沁涼的海水,風從前方緩緩吹過,美麗的海岸風景就近在眼前...當吳老師在講敘這些情景的時候我們也很羨慕那樣的生活,閉上眼睛讓想像在大腦裡馳騁。

 

DSCF5521_副本.jpg

 

基隆是雨都,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下著濛濛細雨,長年處於濕度高的環境,也因此在房子的設計上運用了高床式架空基礎,並以木材骨幹組構,屋頂則以寄棟頂及切妻頂所組成,設有排水及空調的功能,庭院裡還留有當時的圍牆、露臺及防空洞。其實看著房舍修復的照片大部分都已毀損,當時房舍的功能為住宅及招待所,時過境遷因應現代環境使用考量也做了一些調整再利用,要如何延續這棟老屋的價值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或許是我們值得深思的事

 

海港山城二日走讀_181112_0100_副本.jpg

 

除了想像當時的生活情景以外,還有許多歷史文化的傳承價值是更重要的!能帶著孩子來走這一趟相當值得,至少讓他能知道以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什麼事?在我們追求日新月異科技的同時,有很多無形的資產及情感的溫度是需要慢慢被重塑的。當時的興衰與流轉,時代的精神以建築為回味過去的時空背景,每一個累積起來的小小力量都在記憶台灣這塊土地的聲音。

市長官邸 優雅的濱海建築

地址:基隆市中正路26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上午九點至五點|週六及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週一休館

參觀電話:2462-6860

 

DSCF5623_副本.jpg

 

跟團好像都比較少走這種熱炒店,所以我覺得很新奇,不過這次在地人推薦,說什麼都得來嚐嚐。

 

DSCF5655_副本.jpg

 

推薦銀絲捲是這裡必點招牌,海鮮類也是便宜又大碗,店裡的生意一直不錯,座無虛席。銀絲捲是最後才上桌的,炸的黃金的表皮咬下去裡面很鬆軟,加上外面灑上的花生粉,口味的確還不錯!

 

DSCF5624_副本.jpg

 

基隆在地人很常來的一間平價海鮮熱炒店,無論家人聚餐、朋友團聚都會跑來這間,上菜的速度也很快。

 

DSCF5648_副本.jpg

 

記憶裡油雞還不錯,還有羊肉湯味道也很濃郁,生魚片給的很大方,炸排骨跟炸芋泥也很下飯,口味大致都還可以就是稍油了一點,但是大家還是吃的很開心唷~

金牌三姊妹餐廳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東明路134號

電話:02 2465 6117

營業時間:11:00–00:30

 

DSCF5656_副本.jpg

 

從餐廳吃飽過後我們搭乘巴士車往西岸過去,基隆的午候飄著小雨,車子緩緩駛進這條馬路,之前來基隆玩的時候沒聽過有東岸西岸的區隔,西岸比較外圍,我突然想起邁阿密這個城市。它也是一個靠海的城市,更是「世界郵輪之都」。基隆港也是個國際商港;往西岸的地方靠近內港,到白米甕砲臺車程只有十幾分鐘。碼頭方面有分為東岸碼頭、西岸碼頭等二個部分,其中以西岸運量較大;使用類型則分為商用、軍用及漁用等三大類。

 

DSCF5663_副本.jpg

 

上了山視野一片遼闊,這個景點我們之前也沒來過,回憶起當天來的人也不多,是個環境清幽的好地方。

 

DSCF5670_副本.jpg

 

這裡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一群人踩著下過雨的泥濘小心翼翼走上坡道,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人接收了台灣,基隆港為首當其衝,所以從清朝到後來的日治時期都很積極興建砲台防守,加強軍事抵禦能力。

 

​​​DSCF5691_副本.jpg

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的西側,附近還有基隆嶼,海拔有70公尺,據說從荷蘭時期就開始在這設置砲台,一直到清廷、日治時期陸續改建增設。這裡的景色優美,真不輸國外的風景。

 

DSCF5692_副本.jpg

 

遺址有這四座大型的砲盤座,這裡也是協和火力發電廠所在,旁邊還有營舍及彈藥庫,在兩側的山丘也設有指揮所及觀測台。

 

DSCF5702_副本.jpg

 

旁邊還有個「白米甕尖」要爬上這個制高點可是要經過一段陡峭的階梯,沒想到小子平常不愛運動,這次跟著大家出來很能走,我們爬上了山頭這裡的視野相當好,遠處可可以看見幾艘漁船,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和平島、基隆嶼及望幽谷。

 

DSCF5684_副本.jpg

 

上了山,看了海,這片遼闊的大海旁有著幾座砲台,你可能無法想像以前這裡充滿煙硝,有多少士兵在這駐守,終日緊繃帶著槍桿守護著家園⋯⋯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人走過的痕跡,也許那樣的人生不盡完美,卻也用力愛過這片土地。下次有煩惱的時候來這裡走走,或許你會覺得現在的我們幸福很多!

白米甕砲台地址:基隆市中山區光華路37巷

 

DSCF5719_副本.jpg

 

下一站我們來到位於仙洞嚴旁邊的天然海蝕洞「佛手洞」,據我的旅行記憶裡去過的洞穴有義大利的藍洞、徽州的神秘古窟、還有本溪水洞,這幾個洞穴都讓我印象很深刻,有的山洞裡要坐船進去,有的人可以徒步走進去,山洞裡有彎延的路徑,如果沒有熟人帶路應該不敢進去吧!(我很膽小的)倒是小子對洞穴很好奇,快步跟上老師一瞧究竟。

 

DSCF5723_副本.jpg

 

我們一群人走進石窟深處,往上抬頭果然有一隻巨大的手相烙印在石穴上方,形體唯妙唯肖,大自然的造物真是神奇,而人類豐富的想像力也帶來許多神話故事。山壁內有燈光加裝,也有路徑指標,洞穴濕氣多也較為陰冷,有些地方比較濕滑,可以穿件薄外套小心慢行,一起來體驗探險的樂趣吧!

 

海港山城二日走讀_181112_0087_副本.jpg

 

對了!參觀完洞穴後也可以順道到旁邊買杯仙草喝解解渴。

如何前往

開車由北二高基隆端接港西聯外道路走中山四路往仙洞方向

 

DSCF5738_副本.jpg

 

旅行途中總有意外驚喜,這隻貓咪坐臥在車窗前,一臉慵懶又帶著霸氣,樣子討人喜愛,一行人停下腳步對著牠拍照,牠也絲毫不為所動,相當淡定呢!

 

DSCF5746_副本.jpg

 

這日的後半天吳老師以基隆港週邊的變化為起點,我們所在的位置在西岸的制高點。

 

DSCF5753_副本.jpg

 

從東岸來到西岸老師帶著我們大家深入了解以港為核心其週邊軍事佈局、環境特色及地理概要。接著我們來到基隆太平社區及太平國小,透過近幾年來基隆「社區規劃師」在這裡所做的事情來了解「微笑基隆」的核心精神。

原來有些老舊的社區透過這樣的改造重新連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走在山坡上,我也曾帶有疑慮,如果有預算,為什麼不做整體環境的計劃改造?

 

DSCF5760_副本.jpg

 

老師講了一句話我很認同!建設是容易的,要把一個地方重新改造,變得嶄新只要有資金就可以去做!但是如果這個地方重建了卻沒有人來維護或是使用它,它還是會回到原點。許多事情我們不能只是看到表面,要想的更遠。

 

DSCF5771_副本.jpg

 

於是有一群老師帶著居民去完成這些事,目的只是過程,那個過程在於帶著大家一起做,產生了互動,雖然不是大規模去開發,礙於現行法規及山坡地的限制,只能先從一些零星的社區改造計劃慢慢去推動。

 

DSCF5775_副本.jpg

 

我覺得這個計劃真的超棒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與變遷,老屋與周邊的土地變成閒置的空間,又常因為缺乏管理而造成環境髒亂,透過這樣的計劃從基地整理到遊具製作,並邀請社區植栽達人一起來打造居住環境,有了參與就開始有了互動,有了互動才能慢慢產生情感,有了情感才會共同珍惜一起生活的地方。

 

DSCF5778_副本.jpg

 

這次的走讀也讓孩子能看到台北以外的生活角落,這些是在學校裡所無法體驗到的事。

 

DSCF5802_副本.jpg

 

這天在太平社區裡也巧遇了「苑景天空」的李火明大哥,李大哥很熱情的介紹他參與基隆社規師的過程;透過李大哥的解說才了解到以前基隆這邊開始建港後移入了很多的漁民,他們從山下開始住慢慢往山上住,當時在碼頭工作的工人多達3000個。

 

DSCF5807_副本_副本.jpg

 

彎彎曲曲的小徑上有摩托車往山坡上奮力前進,馬達的聲音轟轟作響,穿梭在巷弄裡,用力加速的路上好像也象徵著對生活的想望。

 

DSCF5798_副本.jpg

 

慢慢的這裡也蓋了太平國小,據說當時全校有1800位同學,一個班級有60幾個學生,時過境遷產業環境結構的改變,人口開始變少,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家,而基隆這裡365天有200多天都在下雨,山坡地上也不像台北到處都有公園,於是老人變得不愛出門。

閒置的空間及房子也越來越多...太平國小也廢校成了閒置的空間。

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體會在這裡居住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但是走過的路上抬頭看著陰暗的天空,凝視斑駁的牆角,雨滴落在充滿綠意的植物上,生命就像是一場夢,而夢醒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聲音有多渺小。總是要開始做一些什麼,好讓我們自己覺得活著真好!

 

DSCF5787_副本.jpg

 

「或許我們還不確定這塊土地能做哪些事情,透過思考我們或許可以改變我們所居住的場域。」

 

DSCF5795_副本.jpg

 

在這一塊私人角落裡,他們帶著孩子一起作畫,一起用螺絲釘一根一根拼湊出「苑景天空」這四個字樣,請了太平國小的小朋友來表演太平社區的故事,去回憶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真正要改變的不是硬體這個部分,而是在於軟體跟人心」。走下山的路上我想起這句話:人永遠是中心點,因為世界的本身有了人才有故事發生-

 

DSCF5853_副本.jpg

 

晚上我們走回到基隆港市中心,從基隆車站、忠一路及基隆轉運站、海洋廣場及基隆東岸廣場來看都市建築及景觀改造的成果,了解基隆的生活都環繞在港,以人為本所設計的考量去完成都市願景。壯觀的船隻與遼闊的海水伴隨著基隆城市風貌,完全一改以往我對基隆的印象。

 

海港山城二日走讀_181112_0145_副本.jpg

 

認真說起來,一開始我並不是很喜歡基隆,基隆的街道雜亂總是充斥著一股刺鼻的海水鹹味。然而我喜歡留西班牙畫家王傑用觀察調查的精神深入了解街頭巷尾尋常人家,他畫出了基隆最美的一面,讓人重新認識了這裡。也透過這次的走讀讓我對基隆有了更深的認識,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興衰的時候,基隆沉寂了好些年,在我的印象裡總是帶著陰暗與潮濕,然而這幾年陸續走訪也慢慢發現這個城市又開始恢復了生氣,走到鐵腿的充實行程也在記憶裡留下一段難忘的章節。

>週末來趟深度城市走讀|基隆「海港山城」細讀海科館
>海科館好好玩「台灣的世界級」 走讀基隆「海港山城」都市再生願景>基隆都市再生 話題本

 

arrow
arrow

    jenn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