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AM_7626_副本

此行來到台南,對我而言是個有點陌生又不太陌生的地方,上一篇提到來台南應該是三訪,但其實還有一次是跟姐妹帶著孩子快閃二天一夜至大坑農場遊玩。婚前先生曾在南部工作好長一段時間,那時沒有高鐵,方向感其差的我也不敢自己跑下台南玩。這日坐了高鐵下來,租了車後便前往無米樂米食館用餐,餐後先生又開著車來這個社區,說來也好笑,雖然出發前有計畫行程,但我完全不知道會來到這裡,而開著車往台南走的路上,本來也沒想說要在這裡下車,因為一路上看到寧靜的街上有幾條頗為古意的房舍,我們在車上興奮的說著想要下車走走看看,於是!就來到這裡"後壁菁寮無米樂社區"

旅行雖然有大方向的景點安排,但我更喜歡無預期的風景。

2015-食在台南●後壁菁寮無米樂米食館●

姐妹台南小旅行●親近大自然大坑休閒農場●

台南穿遊●餐桌上的鹿早 生活食器●不老莊超好吃香腸●原作手工杏仁茶●

SAM_7615_副本

這裡的氛圍輕慢而緩,站在街道的前頭,沒有幾台車經過,老街裡有許多正在整修的房子,而更令人好奇的是,這一條街似乎是商店與民宅的結合,走著走著見到特別的房子站在門口張望,發現裡面好像有在展覽或是賣些當地的物食,跨過門口就走進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別人家?直接進去會不會太不禮貌?

SAM_7621_副本

我想起在黃山旅遊所到的"宏村",那是一個古居厝,但現在變成是一個觀光景點,裡面的居民仍是住在裡頭,有的在自家門口擺起小吃販賣,有的賣些手工藝品,只是到宏村的觀光客很多,進去裡面宛如一個大迷宮;而菁寮後壁的這條街非常簡單,直直的走到底,但裡面住的人其實不多,多半是老人家。

SAM_7625_副本

臺南市後壁區的菁寮村是南臺灣知名的米鄉,稻田耕作的面積居於全台灣之首,而菁寮村也是後壁區最早發展;為什麼叫「菁寮」? 根據網路資料:清朝時的菁寮村,居民大量種植青仔(染料植物)所以取名為「菁仔寮」, 因此叫「菁寮」(引自後壁菁寮村)。

SAM_7646

走著走著來到這裡,長廊上方使用木柱排列,壁牆的設計也是使用木窗及木門,有種溫潤的樸著,光線從各個角落穿透,照映在腳底下的水泥地上有著不同區塊的陰影,貓兒輕輕走過,陽光溫暖著照耀著這塊土地。

SAM_7632_副本

這裡也是莊家古厝,裡面有一些早期的物品、古老的建物,而稻稻來是取臺語的諧音"慢慢來",希望就是顧客以輕鬆悠閒的心情來這邊慢遊體驗。

SAM_7629_副本

不同的季節也會推出不同的料理與輕食飲品提供前來的遊客細細品味,感受菁寮農村文化的簡樸。

SAM_7636_副本

這日天氣時而放晴,時而轉陰,原本擔心南部的天氣過於炎熱,不過這日氣溫舒適宜人,踏遊在這小鎮上特別覺得其樂融融。菁寮村也成了新老街,只是一切尚在發展中,有待開發規劃。

SAM_7635_副本

不管你到了哪裡,那裡發生了什麼事?有過什麼樣的故事都值得去探索。

看了"鴻"這本書,現代的人絕對無法想像當時的壓抑與痛苦,社會新聞常有情緒無法控制的人,如果他們生在戰時才會知道什麼叫水深火熱,我們已經擁有太多太多了!

SAM_7640

這裡依舊保持著當時的格局。猜!在當時應該也是經濟條件不錯的人家,房宅較偏閔式建築,參觀中也有發現挑高日式的床及和室的拉門。

SAM_7659_副本

阮家古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歷經過二次的遷徙,三個家族。

最近剛好在看"鴻"這本書籍,它講述了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故事,包括封建體制的婚姻、抗日戰爭、國共內亂,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災難;200年前的台灣又是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之下呢?

阮宅原為某林家望族的祖厝,後來因為家道中落把房產賣給了後壁許遷,而後許遷運用了特殊的建築拆遷方法將宅第搬移至現址,過了一段時日,許家式微,房子又轉賣給阮家。喜歡建築的朋友可以前來參觀,整體建造包括木窗及樑柱都相當精美,有縣內最美的古民厝之稱。

SAM_7642_副本

這裡被遺忘了多久?

因為電影"無米樂"而發展為觀光景點的後壁菁寮社區-走進這裡有一些產業仍在此默默製產,量不多,卻是一種延續的精神。

SAM_7655_副本

可以逛的老店●建成鉛桶店●花嬤的手工精品●墨林文物館●隆泰棉被店●瑞榮鐘錶行(60幾年的經營-收集各國早期鐘錶)●新和源餅舖●進成自轉車店(1926年成立)●稻稻來●金德興漢藥舖(建於清乾隆年間)看到這個建物讓我想起徽州的古建物●和興冰菓部(70年的老歷史)●菁寮基督長老教會●菁寮黃家古厝(建於1928年)●芳榮稻米產銷專業區(電影主角崑濱伯)●聖十字教堂(建於1960年)●義昌碾米廠(木造結構碾米廠難得一見)●荷蘭古井

SAM_7682_副本

-旅遊資訊 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

台南後壁有三百多年的菁寮三合院老聚落無米樂農村,有90歲的菁寮北勢街,街巷裡都是老爺爺及老奶奶,他們守護著這裡,86歲的黃阿公經營修車,99歲的阿嬤在村院裡散步著...,記得一位好友曾經講到他的母親身體已經大不從前,但是她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一輩的毅力與那股幹勁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有所改變,他們如此努力,為的是什麼?這裡有老故事,有濃厚的人情古意,值得讓你回味再三。

SAM_7656_副本

其實今天也沒有走完上述的全部景點,再加上沒有導覽,如果是團體前來建議可以問看看旅遊中心是否能申請導覽解說,這樣走逛起來會更深入當地的人文歷史風情。

SAM_7658_副本

跟我去徽州看的古民厝很像,不知道藍色的油漆是在哪個時期上色?因為在徽州看到的屋瓦房舍永遠就只有黑與白,倒是這木門及樑上的雕刻都很精細,門上方的擺設應該也有其風水意義。

SAM_7663_副本

雜貨店裡賣著各式的油膏,但不解的是為什麼價格都那麼便宜?

SAM_7675_副本

這裡有著濃濃的古早味,店外還擺放了一些古早童玩讓前來的民眾們可以體驗一下。

SAM_7661_副本

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啊!可是我怎樣也無法兩隻腳同時站上去,(覺得古代人好強!)

SAM_7666_副本

覺得平衡感的人可以來試看看喔!真的沒有你們想像中簡單!而且木柱好重呀!

SAM_7673_副本

掛在窗邊的彩球,不管大小價格一樣,而且彩球越小越不好編,各種色彩看起來很亮麗繽紛,也好可愛哩!

SAM_7677_副本

其實我也喜歡設計新穎時尚浪漫的物品,建築外觀前衛或是歐式的設計,但有在看我的文章的朋友也會發現我一直在走"老"景點,老屋建築,難道是我年紀到了?日前參與南投之行,聽聞日本人的這一代很多人開始在找以前祖先長輩留下的東西,因為如果沒有人去了解,去保留,那麼這些歷史的痕跡都將消失,孩子這一代都喜歡像杜拜這類的建築,也曾經對老建物很排斥,但我認為那些都是智慧的結晶,沒有先人的努力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忘記大陸哪位建築師曾來訪過台灣,提到台灣的建物沒有溫度,溫度不是設計就可以設計得出來,溫度是要用心去累積去感受。

SAM_7680_副本

以前沒有玩具,孩子就自己想的花招,這訓練的可不只是手力,還有耐力呢!

SAM_7685_副本

藍染作品-

這裡原為日據時期菁寮唯一正牌醫師梁耀明的故居,於2000年將這裡規畫為"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透過傳統的藍染文化技術與DIY結合,希望將有趣的技藝變成另類的一種創作。

SAM_7686_副本

店內還有一些古早的擺設,讓人大開眼界。

SAM_7692_副本

館內收藏了許多梁醫生當時使用的醫療器具,居民們也熱心的提供了各式傳統的農具及早期日常的生活用品,館內還展示許多藺草編織的物品,不時還會舉辦藺草編織教學活動。

SAM_7698

來到這裡我就想到黃山之行還有好幾篇文章未寫()要有時間啦!大家慢慢等吧!!!

這個灶爐應該是民初的設備(外婆那個時代的產物),那大家想不想看清朝時的廚房?↓

SAM_4364_副本

這是我們到南屏參觀的古民居裡用的灶,建於清朝時期,距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它的光線採光好,排煙也好,但有個缺點就是下雨天的時候不好用;

SAM_4359_副本  

再來這是民國時期的,雖然這個淋不到雨,但排煙不好,旁邊的牆壁都被燻的黑黑的,之後還有解放後的照片(留待我下次的遊記分享囉!)從第一張照片看起來,旁邊有窗戶,上有屋頂,也有煙囪,改良式的灶爐在那個年代應該算是好用的。

SAM_7701_副本  

有機會的話可以走訪一趟後壁菁寮無米樂社區,看看老一輩的人是怎麼辛勤農耕,努力生活,這些留下來的舊物,是一種珍惜的心情。帶著感恩的心離開這裡,也希望這邊的發展可以越來越好!

後記:走出台北才發現其實還有許多偏鄉城鎮資源匱乏,走出台灣看見鄰國正在努力發展的景象,台灣不是不好,也不是沒有人努力,但為什麼我們一直往後退?

位階不同解讀就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想法也就不同,發生過的事,走過時間的長廊,不曾抹滅,事實的真相有些被隱匿有些被曲解,而生命的過程無疑是一連串的付出與追尋。

交通資訊:國道一號 新營交流道→台1往後壁→南82→後菁寮→南85右→後壁菁埔村人文藝術老街。

【無米樂遊客中心】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75號

電話:06-662-2725 營業時間:0900-1700

-體驗阿公阿嬤的年代 老厝 古屋 童玩 農家生活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