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母親節能跟孩子再度一起來到台東真的很棒!這次同樣受到交通部東管處的邀約,來體驗二天一夜的行程。上車後沒多久孩子就睡著了,醒來後就一路安靜看著窗外的風景,我則興致勃勃的看著我的書籍。
在列車上我們一起看著花東的天空,討論白雲的形狀,我們有好多快樂難忘的回憶。
上一次來到位於台東的成功鎮漁港體驗成功小鎮漁村風情之旅,拜訪了有名的宋媽媽海產店、成功故事館、莫啡定律喝咖啡再至新港漁市,最後走訪萬善廟旗魚神並且來到海洋環境教室做勞作行程相當豐富;不過,選擇當然不只一種,這次我又再度踏上成功小鎮,來看看這次有什麼新的體驗吧!
成功小鎮漁村風情之旅目前已經邁入第三年,今年重新製作鏢檯,加入最夯的3D彩繪,縮短了遊程路線,讓遊程變得老少咸宜。時間充裕的遊客,還可以選擇文史之旅,聽更多在地的老故事。
報名專線請洽觀光局東管處台東站 電話:089-281530
成功鎮愛鄉協會 電話:089-851174;089-851276;0919-128356
【邀約】台東微旅行DAY2 ●成功小鎮漁村風情● 保留在地的人情味
那些曾經的付出、努力的堅持,讓生活在這裡的人事得以延續下去;早期生活共同的記憶或許已漸漸模糊,然而也有一群熱心的在地人對台東這塊土地抱著濃厚的情感正努力延續著故事,台東的地理與歷史豐厚,無論是阿美族英勇事件紀念碑的荒蕪或是葛修女一生對當地的奉獻與付出,還是70年老店福和成餅舖的麻糬DIY體驗...小鎮風情與在地濃厚的人情味早已深植在我心裡。
這次走訪的地點依序如下:
海洋環境教室。白蝴蝶的家。阿美族英勇事件紀念碑。新港支廳的高牆與窄門。麻亞岸古戰場。有備無患舊址。成功氣象站。福和成體驗做麻糬。
我很喜歡這句話:旅人的目的地並不是一個地點,而是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有些地方你或許已經去過很多次了,你可能常常聽著朋友討論這個地方的風景,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去感受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哪些事物能碰觸到你內心,踩著不急不徐的步履,我在這裡發現耐人尋味的故事,不只感受這裡悠閒的氛圍更重要的是知道這片土地上所蘊藏的豐富歷史。
怎麼參加導覽行程 即日起至10.31日止
每個禮拜一至禮拜五採預約導覽方式(限10人以上團體或併團);禮拜六/日採固定導覽方式上午10:00/下午15:00各一場
報名專線請洽觀光局東管處台東站 電話:089-281530
成功鎮愛鄉協會 電話:089-851174;089-851276;0919-128356
另外可預約手工DIY(受理十人以上預約) 旗魚丸DIY 150元/人;麻糬DIY 150元/人;以上二者都參加250元/人(優惠價) 手作地點-海洋環境教室
【成功遊艇碼頭海洋環境教室】連結 小鎮導覽多半會於海洋環境教室先行集合
地址:台東縣成功鎮港邊路1-5號 0978-236307
今天到訪的第一站為海洋環境教室,記得去年還在這裡動手做了好玩的DIY,今年這裡重新製作鏢檯,加入最夯的3D彩繪;這天台東的豔陽高照讓3D圖案更加栩栩如繪,旅客們能實際感受漁人在鏢檯上的英勇風姿。
這次仍是由成功鎮愛鄉協會的鄭國正總幹事來替我們導覽,鄭總幹事本身就像是一本活字典,跟著他遊走一天收獲滿滿!
更酷的是還有真的鑣靶體驗(拿起來還不輕),為了安全起見前方的鏢靶已做過處理,但要維持不動還需要一點力氣喔!
前方就是旗魚的圖案,由侯方揚老師創作,無論你想要體驗用鑣靶射旗魚的動作或是讓旗魚前方的刺射中屁股,發揮一下想像空間,讓生活變得饒富趣味,怎麼擺都是創意。
成功鎮也是旗魚的故鄉,秋冬之際東北季風開始時也是追風戰浪新港鏢魚手與旗魚對決的時刻。
照片展示為立翅(白肉)旗魚
今年海洋教室裡還特別製做了這個巨大的【旗魚吻骨】,由上颌骨與鼻骨結合而成,又稱「旗魚尖」、去年底漁民捕獲200公斤的劍旗魚、375公斤的立翅(白肉)旗魚,算是少見的大型旗魚也是經濟價值最高的種類。漁民小心鋸下吻骨經過半年的日晒陰乾、做成標本在海洋環境教室展示。
根據文獻記錄旗魚最高為700公斤重,但現在已非常少見了。
能親眼看到旗魚的吻骨真的非常難得,海洋環境教室裡還有很多精彩圖文解說,不管是團體預約或是家庭旅遊都可以來這一瞧究竟,參觀咨詢免費還可以探尋海洋生物奧妙。
立翅旗魚有煞車功能而劍旗魚則沒有,旗魚分布在熱帶跟溫帶的海域,成魚沒有鱗片,全長可以超過五公尺,水中的游速可以達每小時100公里,算是性情兇猛的魚種。呵~解說時我只想到牠好吃的魚肉,牠屬於肉質柔軟脂肪多的魚類,做生魚片特別好吃~
旗魚的種類還不少像是雨傘旗魚、黑皮旗魚、小旗魚、紅肉旗魚等等,最好吃的就是(立翅)白肉旗魚。據說可以喊到1公斤600-1700元的價格。
考大家!知道旗魚最好吃的部位嗎?我猜腹部答錯了!牠們大部分都是從日本那邊游過來,日本那邊氣候環境較冷,所以牠游過來的時候要吃很多食物,形成本身自體油脂較豐厚。所以最好吃的是在背鰭這一塊肉,而且冬天是產季最好吃。
去年來訪的時候這個視廳教室尚未開放,現在增加了播放功能介紹漁民生活,片長大約20分鐘左右。
視廳教室以船艙的設計為概念,連門把都以船上才會有的鐵欄杆為造型,讓遊客們進到教室裡面好像進入一座密閉的船艙裡頭,看著介紹影片,了解當時早期的漁民生活,漁村的文化。
教室裡也搬來不少漁船上會有的設備裝置,像是浮標、集魚燈、收網器等等,這種實際體驗的方式上課不會教,還是親身走訪寓教於樂!
海洋環境教室是二層的建築,其中包括進來時的展示空間及視廳教室提供多功能的運作以外,二樓為台東成功港晉領號的預約及休憩空間。除了有賞鯨海釣以外還能帶你漫遊三仙台。
海洋環境教室開放時間:
一至五月:每週四至週日 9:00-17:00 六至九月:每週四至週一 9:00-18:00
十至十二月: 每週四至週日 9:00-17:00 預約導覽:0978-236-307 台東縣成功鎮港邊路1-5號1樓
館內展示旗魚及鯨豚生態還有真實的海洋生物標本及鏢旗魚台體驗等,歡迎來參觀!
台東海域大陸棚窄短,有人跟我一樣有疑問嗎?什麼是大陸棚?簡單的說大陸棚就是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大陸棚因為海平面下降常會露出成為陸地,成為淺海,所以底棲的魚類並不發達,但又因為黑潮靠岸為台東海域帶來豐富的洄游魚類,也因此吸引了多種多量的鯨豚靠近覓食與休息,在這裡很容易見到他們的蹤影。
台東縣成功鎮港邊路1-5號2樓(海洋環境教室2樓) 電話:089-851408 0953-137702王小姐
這邊能看到大翅鯨、偽虎鯨、抹香鯨、虎鯨、還有花紋海豚、飛旋海豚等,通常賞鯨的季節為每年六月到九月開始。
賞鯨資訊
費用-出船費用12歲以上一人是800元,5-12歲以下是600元;
人數-10個人成團(散客也可以湊團);
時間-船班每天是不固定的所以一定要先來電詢問。(出海的時間大概是2個小時左右,請於前半個小時報到:安全宣導及鯨豚介紹)
好康報報
七月九日將會開一個日出班首航,往三仙台的方向看日出(當天還會有熱氣球緩緩升空),所以可以從海上拍熱氣球,這個活動也太吸引人了!
歡迎大家搭乘晉領號,從海上看熱氣球+看日出+賞鯨,體驗第一次從海上看熱氣球
這是搭乘晉領號出海的遊客們所分享的照片,藍天白雲下看著成群的鯨豚好不熱鬧,讓我也想快快計劃暑期行程,台東!我們很快會再見的
離開海洋教室後我們第二站來到【白色蝴蝶故居】
無聲美麗的白蝴蝶-由鄭國正先生撰述
從新聞報導才知道、在遙遠偏鄉台東「默默奉獻」全部青春歲月近60年的「葛玉霞」修女已經「悄悄」的離開她「捨不下」的台東、返回家鄉瑞士。她的理由是:不想浪費寶貴的全民健保資源、聞之令人動容。
民國23年出生於瑞士、民國47年從護理學校畢業,在醫院工作時深受修女們「無私大愛」的感召、遂決定將一生奉獻給天主,許下願望:在燭火燃燒盡前、要釋放所有的光芒、幫助更多的人照亮他們人生的道路。
30年如一日早上忙著看診、下午又要到各部落為行動不方便者作「居家護理」,因為「葛修女」是這些獨居老者「唯一的親人」。每天聽到「噗...噗」摩特車的聲音就知道「葛修女」來了,原住民的阿嬤總會跑到門外迎接、用他唯一會的國語說出:天主保佑。
看著病患每天「一點點」的進步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喜樂、也是支持她繼續努力最大的動力,因為「葛修女」的愛心與鼓勵真的創造無數個「奇蹟」。東海岸線漫長的公路、常會看到一個最老的「飆車族」、騎著「偉士牌」機車來回穿梭、頭纏繞著白色方巾迎風吹來宛如一隻美麗的「白蝴蝶」。
鎮內青年音樂家-盧葦、感念小時後半夜發高燒「葛修女」為他醫治的仁心仁術,特別創作一首曲子「白蝴蝶」送給她。
民國84年榮獲第五屆「醫療奉獻獎」、民國94年獲頒「臺東榮譽縣民」、民國103年7月29日是「葛修女」80歲生日、也是「普悠瑪號」火車花東線首航、與馬總統一起搭乘見證歷史的一刻,民國104年4月19日獲邀參加台東縣長公館紀念百歲活動。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舉辦「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來台60週年影像」特展開幕茶會,瑞士總會長還親臨台東各分院加油打氣。
這日我們也走訪美麗白蝴蝶葛修女曾經服務的場所,整齊簡單的院子裡種植了許多樹木,綠葉及花草,雖然葛修女已經回瑞士了,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她一生為這個小鎮所奉獻付出的精神,知足過日,不求回報,這樣的精神由其令人感動。
記得曾經有位朋友說過,如果你到訪一個地方,對它的人文歷史完全不了解也不過是走馬看花,那激不起心中的任何火花,我想起曾經到過義大利時拜訪Casa di Giulietta茱麗葉的故居,莎士比亞所創造出來的虛構人物竟然也能吸引大批的觀光客蜂湧而至,浪漫愛情果然更增加居所的綺麗幻想,不過今日所到訪的地點,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人事時地,從中了解當時的生活環境與背景文化本著服務精神的生活態度,我對葛修女的一生不由得肅然起敬。
文史之旅有分徒步行走跟騎乘單車的方式來進行,深入在地的街頭巷尾,早期在日本統治的時候也派了一些日本人過來這裡教當地的居民如何補魚,當時我們補魚的技術尚未成熟。
現存的早期住所樣式大概只剩下幾戶不多,圖中這棟建築就是早期漁村的民房。走在成功鎮的街道我覺得很舒服,不僅是馬路街道寬敞,湛藍的天空及好空氣似乎有那麼一些走在日本的感覺,隱約中曾經留下來的是歷史歲月的痕跡。
成功小鎮除了知名景點「三仙台」「石雨傘」「成功漁港」外、還有一些秘境值得走遊。
像是今天到訪的【阿美族英勇事件紀念碑】,當天我們跟著鄭總幹事來到這裡,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這裡好荒蕪好頹廢,然後我在這裡被叮了十幾個包,來這個點請大家穿著長袖衣褲記得要噴防蚊液啊!
鄭總幹事講起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還拿出當時興建完成的完整樣貌,這裡很像是我在日本所看到的神舍,上方屋瓦的形狀及前面原本有的柱子(稱為鳥居)。
這個故事要從明治43年說起,當時在台灣任職的總督左久間佐馬太實施《五年理蕃計畫》,決定收繳原住民的武器,避免事端。先以台東廳內勢力最小的阿美族地區開始收繳,在隔年的五月台東成廣澳支廳轄內各社頭目提議在當年豐收祭後起事驅逐日人,同年七月都歷派出所巡查福間彥四郎召集各社頭目斥責修築道路怠忽,於是引發衝突。當時福間彥四郎被圍毆並殺死,引爆了麻荖漏事件,事件發生後日人緊急調集台北廳及宜蘭廳與台中廳還有台南廳支援,增加部隊圍剿阿美族聯軍,經月餘仍無法讓阿美族人屈服,事後日本人為了避免引起更嚴重的衝突雖未擴大追究,但報復手段仍在進行,並將起事的各社頭目高懸於竹竿示眾,使其重傷;2008年成功鎮為紀念這個事件所以特別向原住民委員會爭取經費在三民里麻荖漏社的小山丘建蓋了這座紀念碑,上面寫著《1911麻荖漏事件阿美族英勇抗日紀念碑》。時間已過了八年,這裡也慢慢荒廢了無人整理,靠近山丘的樹林顯得有些悲涼。
從山丘望下來就是一片海景,平靜而美好。
曾經發生在這裡的屠殺,對立與搶奪都已隨著時間慢慢流逝,咀嚼時間的味道似乎有某種羈絆,麻荖漏事件為台東史上最大規模的抗日事件。
新港建港完成後市區日漸繁榮、「舊神社」離市區較遠腹地也不大,民眾要祭拜諸多不便、民國30年在現今「新港國中」後方小山丘興建「新神社」。光復後被拆除只剩下水泥基座、民國97年才重新整建為「阿美族英勇事件紀念碑」。告訴我們發生在民國1年結合(都歷、八嗡嗡、加只來、麻荖漏、芝路古亥)五個社、與蠻橫粗暴日本警察、英勇周旋抵抗48天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文自成功小鎮漁村風情官網
【新港支廳的高牆與窄門】
新港支廳其實就是以前的派出所,1901年成立成廣澳支廳,1921年移至新港改稱新港支廳,管轄區域中的麻荖漏改名為新港。
接著來到新港支廳宿舍的「高牆」與「窄門」、現在的成功警察分局就是日治時期、管理東河、成功、長濱地區最高的行政機關:新港支廳。
身旁宿舍的「高牆」與「窄門」興建年代超過90年,「高牆」240公分、「窄門」卻只有35公分,因為「阿美族英勇抗暴的麻荖漏事件」剛發生不久、日本人懼怕報復,特別設計的「易守難攻」防禦工事。-文自成功小鎮漁村風情官網
好奇的向裡面張望的同時也不經意的推開了窄門,一股好奇心油然而生,推開門是一小處空地,雜草叢生,小小的院子,窗框,藍色的油漆,水泥牆。
除了大門窄(35公分的寬度),這個入口的門更窄,剛剛好就是一個人的高度,太胖還擠不進去,裡面是二進二出的建造,前面大概有三個小房間加一個廚房,後面好像是洗衣服的地方,真的好特別喔!第一次進去人家的民宅宿舍,這裡雖然現為國家所有,但也都荒廢無人整理了。
宿舍是一整排長型連棟式的建築,新港支廳就在不遠處。依稀能感受當時純樸的生活與拘謹。
一個我們所無法觸及的年代,究竟發生多少憾動的故事?離開這裡後帶著一絲絲的不安與感嘆。
接著我們前往成功警察分局前的「防空警報台」,這裡興建於民國53年,當時國共戰爭吃緊,為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防空警報台」發揮了極大的效果。
民國72年成功警察分局大樓興建完成後功成身退。周圍正在整理成一個小園區、除了可眺望漁港美麗景色外,對「防空警報台」兩側的標題「有備無患、居安思危」想必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成功氣象站興建於民國29年、那時候叫「台灣總督府氣象台新港出張所」,白色四角長方形建築物屹立不搖保留至今、其他平頂屋舍也都歷經多次颱風後改建。成功氣象站前是阿美族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他們稱呼「麻亞岸」意謂是「拜天祭神」的地方。文自成功小鎮漁村風情官網
清光緒14年(民國前23年)花東縱谷發生「大庄事件」、清朝的北洋軍艦「致遠號、靖遠號」曾砲轟「麻亞岸」、阿美族人才被迫遷移到現在的「三民里」。
這個古戰場背山面海視野遼闊、雖然很多土地都被海浪侵蝕無法想像當年戰爭的慘烈,但依稀還可以從草叢中找到「舊省道台11線」的路跡。
從台東往成功快到市區前、不遠處會先看到路旁的一顆「大榕樹」,可惜在民國49年一場大雨中、有人在「大榕樹」下躲雨烤火取暖,不慎發生火災從此這個顯明的「地標」就消失了。重遊舊地緬懷先人更憑添思古之幽情。-成功小鎮漁村風情官網
其實當天大概聽完講解,回來再上網找資料後讓我更加了解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事件,這種感觸是更深刻的。住在附近的人不算多,街區保存完整,雖然有幾個地方大多已人去樓空,卻也因此流露出一股獨特的氛圍與靜謐。很容易察覺到一些細節,真正體會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
最後一站【成功福和成糕餅店連結官網】
福和成糕餅目前已傳承至第三代經營,據老板說這是從他爺爺那時跟日本人學習的糕餅技術一直傳下來,是一家七十年的老店,每個成功人的老記憶。今日到訪老板很熱情的請我們吃糕餅,平常主要以麻糬及草仔粿、紅龜、花生糖等傳統點心為主,配合當令季節也會推出不同的點心,像是端午節及中秋節店裡都有不同的糕餅。
台東人早期比較窮苦,但是中秋節大家還是得過節,吃不起港式月餅,製餅師傅當時就突發奇想用豬油及麵粉和成餅皮,然後把豆餡包覆在裡面,一顆一顆壓的扁扁的,然後十個為一組封成長條狀當成遊子的點心及出門在外的零嘴。有好幾年都沒有名稱,每次人家講到那個餅就形容一封一封(台語),後來就取名為《封仔餅》於是台東早期的月餅就是封仔餅,裡面包的就是綠豆,吃起來不會太甜,豆餡濕潤度頗為剛好。早期為了怕餓都是用豬油去,現代的人較為講究健康改以紐西蘭的奶油去製作。
文章上面有提到可以報名手作麻糬DIY,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做麻糬的趣味,洪老板細心講解告訴我們做麻糬應注意的地方,原住民多半是把米蒸熟後再去搗,這邊是先磨成米漿直接蒸,福和成的麻糬口味有芝麻、花生、紅豆、芋頭等。
客家麻糬就是純麻糬然後去沾粉吃,日式麻糬像是大福裡面都會包餡,現在吃的就是日式麻糬演變而來的台式麻糬,不過每家做法不太一樣,有壓扁的也有沒有壓扁的,吃起來的口感都很像,由來有許多種,基本上豆餡是有點硬的麻糬外皮是軟的,不壓扁的話也會塌下去,壓扁的話豆餡會均勻分散在裡面吃起來口感會較好。福和成豆沙類都是有壓扁的,芝麻跟花生粉是粉狀就沒有壓扁,有點類似湯圓。
大家體驗攪拌麻糬,越冷卻就要越使力,大家玩的不亦樂乎,躍躍欲試。
攪拌好的麻糬拿上桌等冷卻後開始製做,放在虎口處擠壓,順時針將內餡包進去。左手拿皮右手放豆餡,用旋轉的方式將餡料放進去後再輕輕壓黏住。
平常這個DIY活動會在海洋教室進行。
建議外皮跟餡料的比例是二比一,花生粉比較不好包因為比較鬆散,花生粉是特地從彰化購入,請專業的炒手工廠當天去炒製再運送過來,而市面上買的多半是冷藏放一、二個月就比較不那麼新鮮。
姆指內壓慢慢把紅豆餡放進去,記得餡料不要抓太多,不然下面的皮會破掉。
今天玩的好開心,可以體驗手作麻糬又可以將親手做的麻糬帶回家與家人品嚐,福和成的麻糬比較不甜,只能放二天就要吃掉,我們在體驗的同時一直有顧客上門購買,有的是當地人,有的是外地特別跑來買的,講到封仔餅跟麻糬,來這裡就對了!
台東縣成功鎮中華路191號 08-985-1432
手作DIY結束後也五點多了,今天真的好充實喔!聽了不少在地的老故事,充滿人情味的漁村小鎮,很好的天氣,很舒服的街景,跟台東的緣份越來越深也意謂著感情的投注也越來越濃,如果你也能來到成功小鎮,好好感受這邊的在地人文歷史,你會發現有許多值得挖掘的故事,那些看似習以為常的生活都是時間的積累,我們若沒有花時間好好去認識這裡,不過就是一頁篇幅。穿過記憶的長廊在某種形式下也是一種連結,似乎也跟著參與了當時曾經在這發生過的一切。
我是多麼幸運能有機會走遊於此,而這樣的幸運你們也能享受其中又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坐火車來台東的途中正閱讀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裡面提到我們總是吝於多給家鄉一些關愛的眼神,長大後我們多半離開了故鄉到外地打拼,兒時的記憶總在深處漸漸被淡忘,無論是傳統老店的延續或是最愛的街坊小吃,曾經爬過的山路,美麗的海灣...王傑用他的畫筆帶著大家再度拾起對基隆的情感,而台東在一群熱情的朋友推廣之下也慢慢吸引了旅人的到訪,每個城市都曾經興衰,但它不該被淡忘,不該總是對它抱著陌生的空白,也許我們該聆聽每座城市所想要努力生活下去的期待與聲音,帶著一顆欣賞的角度,感恩的心,無私接納,在理解與發現的同時,或許你能找到的不只是一段旅程所能帶給你的愉快,更多的是被保留下來的珍貴人文與環境。
行程計劃介紹如下:
主辦:觀光局東管處 成功小鎮漁村風情之旅 特別感謝:成功遊艇碼頭海洋環境教室 晉領號-台東成功賞鯨豚 成功福和成糕餅店 撰文照片:Jennies自在生活 協助:鄭國正 台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總幹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