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大福觀海旭日平台
走出台北,回到童年生長的故鄉-宜蘭。對這塊土地始終抱著一種很複雜的心情,有時覺得很熟悉有時卻又覺得很陌生。就像現在居住在台北的我也總是有一種疏離感。講到壯圍,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是一個荒蕪的地方。不過這次下來卻改變了我對壯圍的印象。原來這裡是這麼可愛!對!我用可愛來形容這個地方。
壯圍因為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所以農耕是主要的產業,加上靠海所以也很適合根莖類的作物(像是花生、地瓜、山藥)而同時也因為位處於蘭陽平原的海岸中心若是想要看到朝日這裡絕對是最佳的地點。(壯圍的海邊居然可以拍的像在美國西部)
今天第一站來到「大福旭日觀海平台」,這裡也是今年一個新的據點 。記得以前在宜蘭居住的時候如果想看海多半會跑去內埤海灘,原來壯圍也能看到一整片無敵美麗的海景,沙灘乾淨看起來也很舒服。
這裡也是溪北濱海公路自行車道一個停靠站。從7-11壯五門市走進來大概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來到海邊,車子可以開進來但道路比較狹窄。走在小徑上沒想到一個轉彎就可以看見眼前這片湛藍的大海,在陽光照射下隱約閃閃發光實在夢幻。
在這個平台盡情擁抱海岸第一排美景吧!無論是哪個角度觀賞都可以與龜山島來個近距離接觸;從清晨到落日時分都有迷人的好風景。
觀景平台以木材設計打造舢舨平台,透過流線傳達「浪」與「沙丘」意象融入地景耐人尋味。
中間白色立體地標則以地名「大福」為字樣,透過框景讓遠處的龜山島在視覺上更加凝聚,好像透過鏡頭去看島與海、天空之間的連結。
原本這裡在早期被命名為大窟,因為鄰近沙崙地區原來有一個大水窪,日治後為了好聽改名"大福"。福字聽起來就是有福氣的意思,大福設計成圓形的樣子也很討喜。
搭配鞦韆引人無限遐思也成為不少遊客留下美好回憶的熱門打卡地標。
除了安排自行車騎乘,沿途還可順遊至壯圍沙丘生態園區及永鎮海濱公園等景點,記得要先擦好防曬或者選個天氣較涼的時候來場與大海的邂逅吧!
大福觀海旭日平台
導航可以設定7-11大福門市或是定位沙丘鐵馬廊道觀景平台即可抵達
第二站|牛頭司-耕牛文化體驗
牛頭司-耕牛小學堂也是今年藝術據點之一。不但可以餵牛吃草還可以幫水牛沖澡,梳毛。也有搗麻糬及牛糞畫、牛柴爆米花等多項體驗,提供我們與牛的親近互動。累了渴了這邊也提供蜜香紅茶、咖啡及剉冰,適合全家大小來這邊擁抱自然!感受農村傳統生活文化的氛圍。
來宜蘭除了餵梅花鹿以外,其實牛牛更親人喔!溫馴的黃牛有著長長的睫毛眼神看起來很慵懶,還有水牛成群,昔日都是農夫的好幫手!
我們先去領牛牛要吃的草,記得以下幾點:餵牛吃草時要站在牛的前方,避免被牛角撞到,當牛的舌頭把草捲進嘴巴時記得把手上的草放開,不要跟牛施力拔河。
當牛餓的時候看到一大堆草而簇擁時請先不要摸他,還有牛也是有感情的動物,每隻動物的習性都不同,要接近他們時請先聽從工作人員的指示。
體驗幫水牛洗澎澎,他們都好乖耶!安靜的站在那邊享受被水柱沖洗的樂趣,在這麼熱的天氣應該很消暑吧!
牛牛吃的是狼尾草營養均衡。要餵牛牛時記得可以剝下一根一根的草,他們咬合力很強,連底下根部的地方也會吃。平常入園全票NT150元;半票NT75元。體驗內容包含餵牛及幫牛梳毛。全票還可以折抵園區50元消費。
今年度將以收穫分享季-夏日米食派對為概念,規劃四大主題活動,分別是「米食派對」、「農村體驗」、「稻草手作」、「自然遊戲」。
以壯圍的稻、米為主題進行五感體驗,讓大家吃、喝、玩、樂一把抓。「米食派對」會邀請壯圍魔法阿嬤帶領大家製作米珍珠丸及牛耕米壽司DIY活動,牛頭司也會以「米」為料理元素,開發不同的米食點心,包含:哞稻醴純米釀調飲、花生卷米大福、玄米冬瓜茶、紅豆黑米冰等實在很消暑!
「農村體驗」則會搭配園區“牛”元素,以牛柴、稻草、粗糠控窯烤玉米和地瓜,並安排餵牛吃草、幫牛刷毛、幫牛洗澡的體驗活動。
「稻草手作」會以傳統農村稻草的運用進行延伸,讓大家手作編織稻草花圈及童玩。 「自然遊戲」以大型稻草卷設計一個微型稻香自然遊戲聚落,讓孩子可以滾稻草卷、攀爬,在稻香裡與自然素材創造更多元的遊戲方式。
餵完牛牛後,我們接著就去搗麻糬,剛蒸好的糯米好Q黏,工作人員把糯米放在木臼桶裡,我們輪流體驗搗麻糬。
搗麻糬還滿花力氣的!感覺我可以練一下核心肌力(笑)
搗好的麻糬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可以沾上花生粉或是芝麻,再加點碎花生。大家圍成一圈分工合作好不熱鬧!
現場搗完馬上吃真的非常香唷!QQ軟軟又大顆,帶點溫熱的口感非常好吃呢~
園區也提供各種口味的冰淇淋,都是純天然食材製作不添加化學色素,今天吃到以"草"做成的冰淇淋,真的很有"青草"的味道,滋味清爽也相當特別,其它還有芒果、芭樂等多種口味。現場還有豆花、牛角麵包、無調味米果等多項點心,不用擔心小孩玩累了沒東西吃。
園區有好多體驗活動,老少咸宜又極具教育意義,帶孩子們來認識可愛的牛隻,了解傳統農村的生活樣貌,搭配手作DIY真是寓教於樂,收獲滿滿!
牛頭司體驗農場|幫水牛洗澡|牛犁田體驗|跟牛零距離 FB官網
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大福路一段122巷21號|電話:0988-344-216
第三站|2023壯圍生活節開幕式 眺島織夢 丘海嗨音樂會X駐地藝術創作X藝術聚點
這次很開心來參加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宜蘭縣政府、壯圍鄉公所共同舉辦第五屆「2023壯圍生活節」。
結合地景人文,廣邀藝術家與在地居民進行駐地藝術創作,同時也規劃了音樂展演、文創市集,加上「自行車輕旅行遊程」系列活動,打造沙丘慢活旅行,讓我們發現壯圍另外一面的人文風情。
《照片來源:2023壯圍生活節》
壯圍的沙丘與海岸形塑了在地的自然風景、文化及產業,其是屬於壯圍在地生活的印象及記憶,今年則以沙丘、海為概念,首次推出「丘.海嗨音樂會」,將以精采多元的表演節目及壯圍在地生活的氛圍,企圖將壯圍沙丘生態園區成功地塑造成自然與建築物為背景共存的戶外展演空間。-官網文字
《照片來源:2023壯圍生活節》
音樂會將以「眺島搖擺、眺島詠歌-地景藝術的故事」7/22-23及「眺島吶喊-詩意的旅程」8/19等不同主題,邀請國內外表演者參與演出,讓夏日三場次音樂會嗨翻壯圍沙丘。-官網文字
《照片來源:2023壯圍生活節》
在炎炎夏日裡一面喝著涼飲,一面坐在草地上欣賞現場音樂表演,實在暢快。
當天還欣賞了地主隊由社團法人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為大家帶來的精彩演出。
在豔陽高照之下拉開序幕,透過舞蹈表演及特殊的儀式讓我們可以更加認識早年在蘭陽平原上生活的噶瑪蘭族人;現場音樂活潑,搭配富有特色的傳統服裝更顯得朝氣蓬勃。
范志明 《迎風逐浪 Mihizai》漂流木/鐵/線繩 2023
本件作品象徵每一個織夢者滿心期待與思念穿過髮際,越過層層網子最終吹動了手中的希望風車,代表夢想的實現。壯圍生活節駐地藝術創作從2023.7.22-2024.2.28為止!集結了國內外不同風格的藝術創作者,從自身的觀點與角度去體驗對壯圍自然環境、歷史文化與生活範疇的發想,利用各種媒介材質進行創作。
LUA RIVERA 《沙丘的太陽》鋼筋/金屬管/織物
沙丘的太陽代表一顆恆星,與周圍環繞著恆星的六個較小的太陽,核心由織物和金屬絲製成,並隨著風搖動,在這裡山風與海風相遇不斷塑造著景觀,提醒我們這個地方的無常和轉變。
其它駐地藝術創作:
Lua Rivera 《Sun of the Dunes / 沙丘的太陽》
Daisuke Kuroda 黒田大スケ《鳥的視角》
林俊德 & 高惟維《zero》
吳娟《藍網、無限的透、來自大自然的巢穴、沙丘行者》
莊勝鐘 & 吳瑋如《人造光。潮間帶 一些微弱明滅的光》
趙俊堡 Kulo《黃昏、路燈、尊爵、晚霞檜餐、紅佈浪、公主與花、銀河之艷》
藝術作品從壯圍沙丘生態園區為中心點向外擴散,歷年跟今年加起來一共有16個作品。記得索取簡章來去尋寶吧!
陳淑燕/杜瓦克.都耀 《漂浪之舟 希望種子》漂流木/沙/石/馬賽克/金屬 2022
2023年壯圍生活節以「眺島織夢」為主題,邀請到國內及國外藝術家共同在戶外進行創作,透過宜蘭噶瑪蘭發展協會,在壯圍沙丘生態園區周邊進行創作,以在地文化根基與生活脈動,連結人文地景與民眾近距離接觸。
哈拿.葛琉《迴》2020
用竹材編織外型模擬風的擾動感;將風與海及我融入其中,山迴路轉夢裡的燈火闌珊。
《照片來源:2023壯圍生活節》
2023年壯圍生活節已經開跑囉~午候白雲朵朵,有輕快的旋律,多樣性的市集包括:手工織藝、童玩、沁涼飲品、各種特色選物、小農作物等可以深入感受宜蘭在地文化與人情,喚醒更多壯圍地區的「返鄉」、「移居」青壯居民及一直守候在這塊土地的長者們更多的參與。
其它藝術聚點
壯圍十八島社團法人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木予田商行路邊烤肉x圍食堂 金魚厝邊 牛頭司耕牛小學堂 噶瑪蘭漂流木藝術學校 嶼伴書間
2023年壯圍生活節官方粉專
第四站|宜蘭噶瑪蘭族發展協會/香蕉絲傳統工藝體驗
第一次在香蕉園旁邊體驗香蕉絲文化刮蕉活動,除了剝開香蕉樹皮還進行了抽絲刮絲的手工練習,只能說這項傳統工藝非常”高剛””花時間”。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在原住民族傳統藝術中具有特殊性及唯一性,使用此特殊材料與編織方式的族群也佔少數真是令我們大開眼界呀!
來到壯圍的街道上,我們穿過了幾幢廢棄的古厝,宜蘭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就在這附近,放眼望去山巒相依,小路上偶有幾隻狗兒出沒。
我們來到一處香蕉園體驗噶瑪蘭族傳統工藝獨創全球的"香蕉絲編織",從怎麼剝開樹皮,到抽絲、刮絲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去感受這項原本失傳的工藝技術。
▲取用香蕉樹開花結果前的假莖作為原料
從香蕉樹種植,材料收集處理到編織工藝,展現了噶瑪蘭族的生活智慧也是台灣珍貴的資產。
而且一定要用人工才有辦法完成,過程辛苦。先剝開假莖上的葉鞘,一片一片徒手剝開。再將葉鞘剖成四等份。
每片葉鞘裡需先刮除澱粉、水分及果膠等雜質再將香蕉絲片曬乾;香蕉中間的莖切開來還可以食用,有人說吃起來像筊白筍的口感。
曬乾後再浸泡至水中洗掉剩餘的澱粉雜質避免發霉,曬乾後的香蕉絲片會縮減寬度,再使用針頭編織,除了很耗手力也耗眼力。原本以為香蕉就是日常的食用水果,沒想到居然還可以當作織材,而且好處多多,香蕉葉還有治病的作用呢!
除了可以作成帽子,背包、米穀袋、書衣、名片夾等生活用品,過程裡也包含了族人的汗水與情感在裡頭。據說噶瑪蘭族原本發跡於蘭陽平原,十六世紀受到漢人移居而散落在各地一路往花東混居於漢人及阿美族的聚落中,過去都以阿美族為族籍,後來新社部落祭司幾個人憑著過往的記憶慢慢找回族群的血脈,以香蕉絲拼湊起噶瑪蘭族的重要依據。
理事長帶著我們一起來體驗香蕉絲文化,謙和的眼神裡透露著一股堅定的意志力,如香蕉絲般充滿柔軟又帶有韌性。不僅肩負著族人的使命,也將在地文化與精神傳承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