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3304.jpg

 

《醫生 一生 醫身 宜慎》

本月很開心能邀請到陳博聖醫師來當我的三月份專訪人物,陳醫師其實是Jennies常去看診的中醫師,在寫人物專訪這個企劃單元的時候Jennies的定義是生活在各行各業努力認真的人,雖然我上面的標題是【他們成功的地方】,但是大家對成功的定義又在哪裡?如果以陳醫生的資歷來看他絕對是屬於成功的人,但J卻有另一種看法。後面再來聊聊這段因緣際會,我們先來看看陳醫師的自我介紹。

自述:「我是中醫師陳博聖,由於很奇妙的因緣而一頭栽進中醫領域,我本身並非醫學世家的傳承,而且原本對醫學是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當知道醫學不是只有西醫,在正規醫學教育中,還有中醫這條路時,我就順應著小時候生活環境的啟蒙開始踏入中醫之美,所以對於中醫崇尚自然、天然草藥和診治疾病多方面思考非常著迷。

中醫博大精深是無庸置疑,但許多人認為中醫把脈很神秘,其實不神秘而是微妙,相較於西醫的科學性,中醫顯得古老而傳統,但整體性的考量,讓中醫是治『人』,不是單純治『病』,中醫重視的『全人醫療』『非破壞性』的調理方式完全順應自然,傳統中醫結合現代醫學是近代中醫發展的趨勢,用科學的方式來呈現中醫,發展中醫藥優勢才能真正幫助到為病所苦的人,這也是現今和未來我對自己的期許。-陳博聖 2016/2/16

 

1436329529241.jpg

 

《受電視台節目邀請的現場》

如果可以本來想走哪一條路?在學習路上

在前面的這段自我介紹當中,原本對醫學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以往的觀念裡,走上醫學這條路除了要很會念書很會考試,其實更重要的是,需要花費很多的體力、耐心與精神,並非拿到那張醫師證照而已,還要不斷的充實新知與無止境的進修。陳醫師當初也曾思考著這些必要條件,醫學是整個人生都投入才能有傑出表現的領域,但,這真的是自己想走的路嗎?

原本想當室內設計師...我小的時候家裡的玩具大多不是用買的,要自己發揮創意並克服有限資源,那時我拿燃燒廢料的木材來玩,那種木材是舊式地板的拼接木板,一般人大概不會拿這個當玩具,但我記得以前在阿公豬寮旁邊的廢棄區裡可以找到很多那樣的木塊,拼拼湊湊,很喜歡這樣的排列組合,可以蓋成玩具屋、戰艦或木船等等,這就是我的樂高積木玩具,或許跟結構有一些相關性,所以原本我打算走室內設計師這條路。

  『DIY風箏』是用塑膠袋去拼湊的,風箏的支幹就拿拜拜的香去架構,風箏尾巴就拿報紙剪成長條當做穩定尾翼。因為家裡有做紡織,所以有現成的風箏線,現在回想起來,看著天空飛著自己完成的風箏,那種滿足與成就感,至今仍無法忘懷,這或許這是影響我日後喜歡去追求克服問題來振奮自我的原因。回到醫學這條路不算曲折,雖然在高中時我認知的醫生就只有西醫,陰錯陽差之下才知道原來還有中醫,考慮結果我放棄了設計師這條路,選擇了『中醫』,我是先從中草藥學系開始踏入中醫學領域,小時候的野草地、有田地、有菜園、有豬舍和雞寮,若是有人得了帶狀皰疹,會來我們親戚家豬寮旁摘草藥,搗碎貼敷後,有些時候效果比抗病毒藥膏有效。對於後來走上自然主義的中醫職業生涯,現在我認真覺得--以前的環境影響很深,因為我不只是選擇這個職業,更深深喜愛中醫的工作!

 

20120130興趣釣魚.jpg

 

《平常喜歡接觸大自然,爬山、釣魚、露營都是興趣。圖:紐西蘭釣魚中》

走這條路遇過最大的挫折與困境?怎麼去突破與轉念?

一般中醫師給人的印象都是很老成的,因為大家對中醫師的刻板印象好像都是越老才越有經驗才抓得準...,一開始踏入中醫的挫折在於我看起來很年輕(其實真的不老),很多人踏入診間面對年輕中醫生的質疑與不信任是我感到挫折的,老教授曾對我們說過:你們新一代的中醫生要比我們更厲害,因為患者只給你們一次機會!

好比說有人來看感冒,我開了3-5天的中藥,患者如果服藥後不覺得改善就不會再回診了;但如果換做是老醫生,患者可能會再回診詢問老醫生並且反應意見,老醫生可能有三次的機會,他能因為症狀的改變或是患者本身的體質再重新調配。

我後來很感謝這個過程與歷練,反而感謝這先天年紀的『特質』,砥礪自己因為如此要更提升醫術以外,處方用藥也必須要更快抓住問題的重心和多方面思考。好比說三個人同時感冒,去看西醫可能開的藥都差不多,但中醫卻不盡相同。患者性別、體質、年齡上的差異及作息時間、生活習慣等等都是我們要考量的因素,治療處方會不一樣嗎?會!這就是中醫很特別的一點,叫『同病異治』。
年輕的資歷是我一開始的挫折,患者來看完診有分為二種,一種是有改善再回來複診調理,另一種是看診後短時間內就沒有再回來,沒有再回診是因為病好了?還是因為沒改善而另尋醫師等等,這問題在當醫生的頭兩三年的時候我還在摸索,現在看診超過10多年了,就能預估病情了,有幾次病人來我診間不是回來看診,而是謝謝我讓他們的問題獲得治療,我印象很深刻的幾個是,有幾對不孕症治療夫妻後來生了個可愛的寶寶來報喜,還有嚴重肝病後來恢復的病人,回來跟我說恢復良好,也找到工作了,當下聽到時那種喜悅非筆墨可以形容!

我畢業後曾到中國北京學習,然後再到長庚醫院看診三年,之後才自行出來開業,轉眼間今年(105年)開業也邁入第八個年頭。

 

JFS_1017.JPG

 

《開業診所的環境與設計皆投入陳醫師小時候想走室內設計的概念與創意》

我算是個成功的人嗎? 我怎麼定義成功?

成功怎麼定義我還不知道,陳醫師說。所以在這專訪中請容許我不讓自己替自己打分數。真正成功或是有成就的人,絕對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身上的特質,我曾經受教一個觀念,和大家分享:一般認為很努力或者是天資聰穎的人,他就比較容易成功(金錢、權勢、地位),可是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得到名聲,其實用的是智慧!那這個智慧是什麼?有智慧的特質是-包含為人親和、彼此信任、多元接納、支持他人以及懂得祝福別人,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是他其實是在服務別人,他是造就別人的。以前的成功可能明著或暗著來踩著別人來獲得成功,可是真正成功的人是你會想要跟他在一起,跟他學習,不管是寬容或是包容心,替別人解決麻煩等等。我還無法定義自己是否成功或成就?但我深切希望我是屬於後面擁有這些特質的人。

 

義診.jpg

 

《偏鄉義診-司馬庫司被上帝遺忘的部落》

工作甘苦談 行醫印象深刻的事

有一次一位病人跟著太太一起來到我的診間,太太已經在我這邊調理一段時日(她改善健康後想帶老公來看心血管問題),但是當我在做診察問診時,她先生完全不願意配合、把脈時也否認有心血管問題,我知道就算開藥他也不會吃了,那一次是我行醫10多年來第一次拒絕病人。我在意的是患者自己有沒有因為身體的病痛而真正想去尋求解決? 這讓我想到病有六不治:出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1.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嬌橫放縱,不講道理,脾氣不好)2.輕身重財,二不治也;(把身體看得輕,把財物看得重)3.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穿衣服、飲食不能調適)4.陰陽臟氣不定,四不治也;(長期作息不正常日夜顛倒,造成五臟六腑氣機衰敗)5.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食藥即瀉,不能吸收)6.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迷信巫術,不信醫道)  

另一次是在很多年前去國外自助旅行,在荷蘭的機場遇到司馬庫斯的頭目,當時頭目要去參加世界公民的會議,結果轉機時遇到問題來尋求幫忙,於是我們便留下了緣份。回台灣後一直有保持聯絡,三不五時酋長也會寄來好吃的高山水蜜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便帶著全家大小上司馬庫司去做義診服務。人與人之間的緣份要好好把握!陳醫師說。

 

P1240400.JPG

 

自己的優缺點?

覺得我的優點是我喜歡傾聽別人。我的缺點是我容易把事情複雜化,舉例來說有時候一個小感冒可以很快開出處方,但我會想很多,好比這個人反覆感冒的問題點在哪?中醫需要【望聞問切】,指的是這個人進來診間時你得觀察他肢體的動作(精神、體態)、他的氣色【望】,然後聽他敘述病況,聽他的呼吸緩急、語調【聞】,然後問診很重要,最後是把脈【切】。有時中醫看診已經超乎單純的醫療行為,簡單來講就是觀察生活中所帶給一個人不同的身心影響。

 

67145.jpg

 

《2016年台南地震出發義診》

我在醫界 所見所聞

2016年,當事件發生時正準備過年,診所休息我也沒有特別的旅遊計劃,我大概知道現場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一定會有西醫系統可以救治這些受難的災民,可是去那邊的義工或是搜救人員誰來照顧,那幾天的天氣變化很大,所以那時候我預料,一定會有酸痛或是感冒的人。聯絡警政單位詢問後就出發至台南義診。當時自己就一個人出發,背著醫療物資獨自前往義診。在現場我有很深的感觸,台灣歷經921地震還有復興空難事件到這次的0206台南大地震的現場,整個救災流程系統卻不夠完整,就我看到的醫療部分,事件發生後衛福部一定會派駐醫生,從災區救出來的傷者需要做急救或是初期的醫療診治也會盡快送到鄰近的院所處治,可是沒有考慮到我剛剛所說的搜救的人員及駐守現場所有人員,所有的義工甚至是行政人員他們都要在現場那麼多天,還有在那邊等待的家屬,是不是他們也需要提供醫療照護,有些等在騎樓下面的家屬誰去心理諮商?

 

12801132_10204802437655565_9214700521208773836_n.jpg

 

《台南地震救災現場》

衛福部後來雖然有發文指示,地震災民有心理輔導必要性,我查詢衛生福利部這次在救災工作報告書,一直到在2月15號才有精神科醫師提供這一方面的協助處理事情或許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每一次這樣的事件發生後一定要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事情結束後就沒事了。在現場整個醫療系統真的需要再加強。關於義診相關報導

 

DSC_0091.JPG

 

《我的國中英文老師-林惠玲老師》

影響我最深的人

影響我的人很多,但這位林老師在我畢業時送我的這段話影響我特別深。

 

1934614_10204802437895571_1310965328563350639_n.jpg

 

You are the one who makes everyone around you happy. 你是那個讓你生活週遭感到快樂的人!更直接的說你是一個帶給大家幸福的人!

以前我的感觸不深,自從我當了中醫後發覺自己真的是一個這樣個性的人。我們師生的緣份就是在英文課堂上,我那時候是轉學生,陳醫師回憶:那時候轉學非常不願意,心裡也很難過離開了朋友,沒有當過轉學生的人應該不容易體會當轉學生的心境。猶記得我是國三時轉學的,那天到教室的時候班上有五十多個同學,我是坐在整間教室的最後面,椅背貼著牆壁,垃圾桶就在旁邊(丟垃圾不用離身,直接開蓋丟就可以)。不知過了幾節後,到了上英文課,林老師一進來就問說是不是有新進的轉學生?然後老師就請我簡單自我介紹一下自己,之後每一堂課的提問她都會問我,老師的提問很多是跟生活有關,回答時用英文回答,一方面口語練習,也讓我學習思考。這真的影響我很深刻,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與啟發,另一方面因為一直被老師點名,於是同學就開始注意到你,可能也因為這樣跟同學慢慢熟悉後就被選為班長。到現在參加同學會時還會被揶揄說當時被老師特別"寵愛"著。而也因為這件事我對老師的感謝一直放在心底,每次想起來的時候總是特別溫暖。

的確,學生時代所遇到的老師能影響著我們一輩子,老師對教育的熱誠與殷殷期盼讓我在學習的成長過程裡如沐春風,我想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一路上有許多不少的貴人,但跟林老師的這段師生情誼會一輩子記在我心中!

 

1432724358399.jpg

 

如何保健身體?飲食與生活?平時自己怎麼保養?

我對睡眠很重視,不要熬夜。飲食我沒有太多的限制,並不是我是中醫師我就不喝冷的或是可樂之類的,我會喝但我不會習慣常常去喝,飲食我會享受品嚐但適可而止,另外我常常讓自己有目標(不知道這個算不算?笑),當你人生有目標,你就會覺得有一份責任在,就不會讓自己懈怠。但說實在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可見,健康是指身體(生理)精神(心理)社會(社交)  都處於一種完全平和的狀態,所以就像我說的要有服務的心,自己也常存有人生目標,這樣算是養心的中醫觀點吧!其它像是中藥當中有抗自由基功能的漢方保健產品我也會自己服用,這算是曾經苦讀中醫後自己知道如何養生的個人報償吧!不是Jennies說連Jennies的好朋友也說,陳醫生看起來確實不像該有的年紀(已羨慕)​

 

南湖大山.jpg

 

《與同學一起爬南湖大山的合照》

現在很流行的抗衰老,你怎麼看?

我認為的抗衰老並不是說直接服中藥或吃保養品,中醫認為抗衰老的意思是說我們身體該有的血液循環、該有的營養攝取、該有的消化還是內分泌功能,你如果能夠讓它保持正常運作,那當然五臟六腑就會有耐久性,這才是抗衰老的精隨。可是如果不去看根本原因,有頭痛吃普拿疼,睡不著吃安眠藥,就會衍生更多的問題出來。慢性疾病要得到正確的治療方式,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還是任何的健康食品、日常作息、藥品、飲食甚至情緒管理等等,一定得全盤多元化的考量問題點,才能真正找到正確醫療方法。

 

市立圖書館演講.jpg

 

《市立圖書館演講-中醫調理的優點》

平常陳醫師會在圖書館、里民活動中心、教會及一些教育中心分享保健觀念推廣中醫。陳醫師講道:我覺得台灣的醫療大家太侷限,疼痛就直接吃止痛藥壓制,有時候你要去想到根源問題點。大家都想要速效,會變成藥物濫用。

上了年紀的人有許多高血壓、高血脂、睡不好等等的問題,或是記憶力衰退、關節退化...最後被治療的都只是藥物控制,我從事中醫治療看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很多西醫同學在各自專科領域也知道這些癥結點,因為一直吃沒有改善以外,還可能出現許多其他併發的病症,心肝腎功能衰退、腦部循環不足,關節退化種種問題。所以我發現健保制度下藥物濫開濫用,醫生該做的是『減藥門診』,真正的治療需要時間獲得改善,可能半年或一年後,根本問題被解決那麼藥物才可以減量(由醫師評估),而且最後達到中藥跟西藥都要減少服用量,這才是真正的治療。

 

健康專訪電視台.jpg

 

《健康專訪電視台-現場中西醫的討論》

J從以前到現在少說也看過十個以上的中醫師了,但陳醫師讓我信任的原因除了他改善了我長期女性的婦科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耐心的傾聽與問診。而且除了本身的身體狀況以外如果有其它不懂的地方問陳醫師他都會細心的回答。少了醫師的架子多了像朋友般的親切互動是我個人覺得很棒的地方!中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以陰陽五行作為基礎,使用中藥、針灸、拔罐及推拿等多種治療,不過中醫學的目標並不僅在於把病症治好,也是讓人能得到身心靈的和平境界。

 

飛碟電台失智失眠_副本.jpg

 

陳博聖醫師

1. 一個致力中醫多元化發展的臨床中醫師

2. 期盼能提昇慢性疾病實質醫療效果的中醫師

3. 遵循「醫生一生  醫身宜慎」為準則的第一線醫療人員

【京禾中醫診所粉絲團】 京禾診所 陳醫師發表文章更多關於陳博聖醫師的相關文章

營業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73-1號2樓 電話:02-2709-9566

上一篇人物專訪-

2016人物專訪系列一月份人物-精彩人生:生命教會我的那些事 ‧鄭佳佳

 

 

 

arrow
arrow

    jenn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